[发明专利]端烧玻璃熔窑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6852.6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0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何奎;江龙跃;王四清;陈晓红;吴琼辉;刘江华;施凌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00 | 分类号: | C03B5/00;C03B5/20;C03B5/235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双娇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化 小炉 玻璃熔窑 燃烧装置 玻璃生产技术 操作空间 燃烧火焰 生产操作 使用寿命 烟气走向 供燃料 喷入 出口 检修 玻璃 燃烧 覆盖 维护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烧玻璃熔窑,包括熔化部和燃烧装置,燃烧装置包括第一小炉和第二小炉,第一小炉和第二小炉均具有供燃料燃烧的空间,第一小炉和第二小炉沿端烧玻璃熔窑的轴线分别设于熔化部的两端,第一小炉的出口和第二小炉的出口均与熔化部相连通。将两个小炉分别设置在熔化部的两端,由两个小炉分别从熔化部的两端向熔化部内喷入火焰,可以有效增加火焰覆盖面积,从而提升玻璃熔窑单位面积熔化能力,并改善熔化质量;改变了燃烧火焰及烟气走向,可使得熔化部内的温度和压力更均匀,更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玻璃,并提高玻璃熔窑使用寿命;增加了小炉的操作空间,有利于玻璃熔窑的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烧玻璃熔窑。
背景技术
玻璃熔窑是进行玻璃熔制的设备,玻璃熔制是将配合料加入玻璃熔窑的熔化部内经高温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玻璃熔窑按火焰流动方向分为横火焰玻璃熔窑和端烧玻璃熔窑。横火焰玻璃熔窑内火焰流动方向与玻璃熔窑的轴线相垂直,其燃烧装置设置在玻璃熔窑的两侧。端烧玻璃熔窑内火焰流动方向与玻璃熔窑的轴线相一致,其燃烧装置设置在玻璃熔窑的一端,火焰形状呈马蹄型,又称马蹄焰玻璃熔窑。
端烧玻璃熔窑结构简单,投资节约且玻璃生产能耗较低,在中小型规模的玻璃熔窑中有着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端烧玻璃熔窑同时也存在玻璃熔窑内火焰覆盖面积小、温度压力不均匀和波动大、小炉及蓄热室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困难等不足和缺陷,导致端烧玻璃熔窑的熔化能力和熔化质量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熔化能力和熔化质量的端烧玻璃熔窑,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烧玻璃熔窑,包括熔化部和燃烧装置,燃烧装置包括第一小炉和第二小炉,第一小炉和第二小炉均具有供燃料燃烧的空间,第一小炉和第二小炉沿端烧玻璃熔窑的轴线分别设于熔化部的两端,第一小炉的出口和第二小炉的出口均与熔化部相连通。
优选地,第一小炉的进口与第一蓄热室相连通,第一小炉上设有向第一小炉内喷射燃料的第一喷枪。
优选地,第二小炉的进口与第二蓄热室相连通,第二小炉上设有向第二小炉内喷射燃料的第二喷枪。
优选地,第一蓄热室与第一烟道相连通,第一烟道内设有第一换向闸板;第二蓄热室与第二烟道相连通,第二烟道内设有第二换向闸板;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通过总烟道相连通。
优选地,第一烟道内设有第一调节闸板,第一调节闸板位于第一换向闸板远离总烟道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烟道内设有第二调节闸板,第二调节闸板位于第二换向闸板远离总烟道的一侧。
优选地,燃烧装置设有多个。
优选地,熔化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投料口和流液洞,投料口和流液洞分别设于熔化部的两侧且沿端烧玻璃熔窑的轴线错位布置。
优选地,流液洞与工作部相连通,工作部设有溢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的进步:
相较现有技术中的端烧玻璃熔窑将燃烧装置设置在玻璃熔窑的一端,本发明的端烧玻璃熔窑将燃烧装置的两个小炉分别设置在熔化部的两端,由两个小炉分别从熔化部的两端向熔化部内喷入火焰,第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火焰覆盖面积,从而提升玻璃熔窑单位面积熔化能力,并改善熔化质量;第二方面改变了燃烧火焰及烟气走向,可使得熔化部内的温度和压力更均匀,更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玻璃,并提高玻璃熔窑使用寿命;第三方面增加了小炉的操作空间,有利于玻璃熔窑的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烧玻璃熔窑的纵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6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