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冷却电路板的汽车电子水泵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7688.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楷;梁运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F04D13/06;F01P5/12 |
代理公司: | 44425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芝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面 隔水套 电路板 容置腔 盖体 导热 泵盖 泵体 叶轮 冷却电路板 转子 传热接触 定子设置 汽车电子 水密连接 筒身开口 固定的 叶轮腔 散热 固设 水密 筒身 围合 水泵 延伸 支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冷却电路板的汽车电子水泵,包括泵体、隔水套、泵盖、叶轮、电路板、定子和转子,所述隔水套固定于所述泵体且两者之间围合出一容置腔,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泵盖固定于所述隔水套上方,隔水套包括水密连接的盖体和筒身,所述盖体围绕所述筒身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包括相互水密固定的导热部和支撑部,所述导热部具有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所述第一导热面朝向所述叶轮腔,所述第二导热面朝向所述容置腔,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盖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导热面传热接触。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可以有效改善电路板的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冷却电路板的汽车电子水泵。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水泵在运行时,电路板会发热,目前汽水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参见图1):电路板2′位于接线盒1′一侧,电路板借助接线盒1′的散热筋11′来散热;第二种(参见图2):电路板2〞位于接线盒1〞一侧,但电路板2〞靠近隔水套3〞的底部,电路板2〞把热量传到隔水套3〞的底部,通过冷却液经冷却循环回路把电路板2〞的热量带走。
但这些方法会带来以下不良影响:第一种是自然冷散热,如果环境温升高或空气不流通,散热效果不明显;第二种是水冷散热,是比较常见的散热方式,但需保证隔水套包围空腔的冷却液循环流动,且冷却液需先经过转子再流到电路板,冷却液带着转子的热量,跟电路板的温差少,故热交换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冷却电路板的汽车电子水泵,结构简单且可以有效改善电路板的散热。
一种可冷却电路板的汽车电子水泵,包括泵体、隔水套、泵盖、叶轮、电路板、定子和转子,所述隔水套固定于所述泵体且两者之间围合出一容置腔,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泵盖固定于所述隔水套上方,泵盖与所述隔水套之间围合出叶轮腔,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叶轮腔中,隔水套包括水密连接的盖体和筒身,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筒身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围绕所述筒身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包括相互水密固定的导热部和支撑部,所述导热部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所述第一导热面朝向所述叶轮腔,所述第二导热面朝向所述容置腔,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盖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导热面传热接触。
本发明通过在汽车电子水泵中将电路板位置上移,直接设置在隔水套盖体下方,而盖体由于其本身具有导热部,使电路板的热量可通过第二导热面传递给盖体,再由第一导热面向叶轮腔传递;汽车电子水泵在工作时,叶轮腔中的流体从水泵入水口进入,由于第一导热面直接与流体接触,流体在叶轮腔通过盖体上部(涡道)向出水口排出时,可直接将电路板的热量带走。与自然冷散热相比,散热效率高;与水冷散热相比,结构简单,不必设置水泵的冷却液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部为金属板。
优选地,所述导热部为铝板。选用铝板不仅质轻、传热系数高且不易被水腐蚀。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导热面之间设有传热件,所述传热件一面与所述电路板接触,另一面与所述第二导热面接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与第二导热面之间的传热接触还可以是直接接触或其他可将电路板热量快速向第二导热面传递的接触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件是绝缘导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件是导热硅脂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以所述导热部为嵌件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部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所述导热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的表面,所述连接面包括凹凸表面。通过连接面的凹凸表面设计,可以使液体不易通过盖体向电路板泄露。所述的凹凸表面,可以是整体呈平直状的导热部,其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凹槽和/或凸起;也可以是由整体呈弯折状的导热部本身形状形成;还可以是不仅导热部整体呈弯折状,且其至少一个表面上还具有凹槽和/或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7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气机内侧引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有减震底座且方便维护的混流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