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及耦合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8415.8 | 申请日: | 201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咏志;邬平波;曾京;戴焕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B12/02;G06F30/15;E01B25/10;E01B25/2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陈选中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环交***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轮 悬挂 单轨 车辆 对应 耦合 系统 计算方法 | ||
1.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梁(1)、转向架(2)、分别安装在所述箱型梁(1)内部两侧壁上端和下端的稳定钢轨(3)和导向钢轨(4)、安装在箱型梁(1)内部底端上的走行钢轨(5)、安装在所述转向架(2)上且与所述稳定钢轨(3)配合的稳定钢轮(6)、安装在所述转向架(2)上且与所述导向钢轨(4)配合的导向钢轮(7)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向架(2)上且与所述走行钢轨(5)相配合的走行钢轮(8);
所述稳定钢轨(3)、走行钢轨(5)及走行钢轨(5)均包括轨底(30)、设置在所述轨底(30)上的轨腰(31)以及设置在所述轨腰(31)顶端的轨头(32);所述稳定钢轮(6)、导向钢轮(7)及走行钢轮(8)均包括轮体(60)、设置在轮体上的轮缘(64)、设置在所述轮体(60)两端的轮辋(61)、位于所述轮体(60)内的轮毂(62)以及连接在所述轮毂(62)与所述轮辋(61)之间的车轮腹板(63);
所述稳定钢轮(6)的轮体(60)以及所述导向钢轮(7)的轮体(60)均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稳定钢轮(6)的轮缘(64)向下且与稳定钢轨(3)下侧轨头(32)相贴合;所述导向钢轮(7)的轮缘(64)向上且与所述导向钢轨(4)上侧轨头(32)相贴合;所述走行钢轮(8)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走行钢轮(8)的轮缘(64)向内且与所述走行钢轨(5)内侧轨头(32)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61)端面设置有具有锥度的踏面(65),所述踏面(65)与所述轨头(32)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头(32)为圆弧状结构,且所述踏面(65)与所述轨头(32)相接触的接触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2)包括转向架构架(20)、安装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0)上且用于制动走行钢轮(8)的制动装置(21)以及用于为制动装置(21)提供能量的制动储能器(22),所述走行钢轮(8)设置在所述制动装置(21)的两侧,所述导向钢轮(7)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0)的外侧,所述稳定钢轮(6)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外侧且位于所述导向钢轮(7)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构架(20)下端设置有枕梁(24),所述枕梁(24)与所述转向架构架(20)之间设置有拉杆(23),所述枕梁(24)上还设置有上盖(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5)与所述转向架构架(20)之间铰接有弹簧减震器(26),所述上盖(25)与所述枕梁(24)之间斜向设置有油压减震器(27)。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24)与所述上盖(25)之间还设置有钢簧(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梁(1)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29)。
9.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轮轨耦合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初始时刻计算车辆及轨道梁的初始位置;
步骤②:车辆运行过程中,计算梁-地接触点动态位移以及梁-轨接触点动态响应,进而计算轮轨接触点的轨面位移;
步骤③:根据车辆动力学模型得到车轮的位移;
步骤④:根据车轮位移计算稳定钢轨(3)与钢轮之间以及走行钢轨(5)与钢轮之间的轮轨力,进而计算梁-轨连接力,计算梁-地连接力;
步骤⑤:根据轮轨力计算车辆动力学响应,根据梁-轨连接力计算轨道动力学响应,根据梁-地连接力计算轨道梁动力学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84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编码器及其内插电路与运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把手瓶自动吹瓶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