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质絮凝反应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8788.5 | 申请日: | 201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7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明;赵珅;刘瑞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瑞科迈净水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乾帮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级混合 池体 二级搅拌 出水管 隔板 导流通道 搅拌池 进水管 下端 絮体 技术方案要点 污水处理领域 絮凝反应池 顶端设置 搅拌组件 上端 反应池 侧壁 流出 体内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絮凝反应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池体以及设于池体内的的两个隔板,隔板将池体依次分成一级搅拌池、二级搅拌池以及三级混合池;一级搅拌池、二级搅拌池以及三级混合池内均设有能够对污水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池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靠近池体的下端设置,出水管靠近池体的顶端设置;二级搅拌池靠近三级混合池以及三级混合池靠近出水管得侧壁上均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能够使水流从二级搅拌池以及三级混合池得下端流出从上端进入三级混合池和出水管。本发明解决了反应池容易导致比重大的絮体在池底积蓄的问题,达到了能够使比重大和比重小的絮体均能够排走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优质絮凝反应池。
背景技术
在水进入反应沉淀池之前要向水中加入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十二水硫酸铝钾在溶于水后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一种絮状沉淀,会悬浮在水中。由于氢氧化铝有比较大的表面积,所以很容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水中的悬浮杂质被氢氧化铝吸附后,其颗粒会由小变大,直至其所受重力大于其所受的浮力之时,杂质会与明矾一起沉淀下来。
现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29362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快速搅拌混合池、二级搅拌混合池和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所述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的出水口连接沉淀池。
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絮凝池中会形成比重比较大和比较小的絮体,比重大的絮体容易沉入池底,比重较小的会漂浮在液体表面上,上述技术中的反应池,只有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絮体随着污水流走,进入沉淀池内,比重较大的絮体会在池体积蓄,对絮体的排走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质絮凝反应池,其通过导流通道的作用,能够使比重大和比重小的絮体均能够排走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优质絮凝反应池,包括池体以及设于池体内的的两个隔板,隔板将池体依次分成一级搅拌池、二级搅拌池以及三级混合池;
一级搅拌池、二级搅拌池以及三级混合池内均设有能够对污水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
池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靠近池体的下端设置,出水管靠近池体的顶端设置;
二级搅拌池靠近三级混合池以及 三级混合池靠近出水管得侧壁上均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能够使水流从二级搅拌池以及三级混合池得下端流出从上端进入三级混合池和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通道的存在,能够使水流二级搅拌池以及三级混合池内的流动均为上进下出,首先能够使沉在池底的比重大的絮体随着污水流动,进而避免比重较大的絮体在池体内部积蓄,漂浮在污水表面的比重小的絮体会随着絮体的增加而相互聚合,形成较大的絮体下沉,进而随着污水流动,能够使进入沉淀池的絮体均是比重比较大的絮体,故能够提高絮凝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通道由矩形板和隔板或三级混合池的侧壁构成,矩形板供两个分别处于二级搅拌池靠近三级混合池以及三级混合池靠近出水管的侧壁设置;
矩形板的两端分别池体的两侧壁固定连接, 且矩形板的下端悬空设置,矩形板的上端高于隔板的上端且和池体的上表面相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板能够和隔板以及池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通道,且通道的下端靠近池体的底部,通道的上端靠近实体的上端,故能够使污水下出上进,提高絮凝剂和污水之间的混合,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通道也可由两个竖板构成,两个竖板分别靠近二级搅拌池靠近三级混合池的侧壁两个角落处或三级混合池远离二级搅拌池侧壁的两个角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瑞科迈净水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精瑞科迈净水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8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