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状态智能检测与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9586.2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1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乔杰;赵鑫;曹睿;丁晓刚;李欣;王洪雨;赵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21/2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肖峰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限 空间 作业 安全 状态 智能 检测 报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状态智能检测与报警系统,涉及石化企业安全培训技术领域,至少包括硬件模块与逻辑判断模块,其中,硬件模块包括智能感应工作服、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智能红外报警装置。本发明有益效果是,一方面为受限空间安全实操培训过程中的信息智能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可用于现场作业监控,为现场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技术提供解决思路;该系统可以帮助解决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现场监护人的经验不足的问题,并能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对盲目施救行为发出警报,避免事故扩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化企业安全培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状态智能检测与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石化企业的受限空间作业培训过程中,作业监护人与作业人需要保持沟通以此判断内部工作状况,该环节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重视程度不高,而在现场实际作业过程中,过度依赖监护人的工作素质及现场经验。安全实操培训基地中,智能化的受限空间培训装置几乎没有,在受限空间盲目施救的培训过程中,事故信号的来源依旧依托于培训师,模拟效果较差。此外,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对突发事故的盲目施救已经成为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盲目施救虽然在实操培训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与之对应的智能培训设备或者管理系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目前,根据市场调研与现场生产情况分析来看,在安全培训领域,针对受限空间的信息智能化设备并没有取得较好的发展,更多的是智能安全帽、安全鞋等相关的简单类培训产品,一般用于安全体验,鲜有与之配套的信息数据分析系统支撑。
发明内容
为解决缺少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系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状态智能检测与报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状态智能检测与报警系统,至少包括硬件模块与逻辑判断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硬件模块包括智能感应工作服、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智能红外报警装置;智能感应工作服由进入受限空间工作的人员穿戴,并由培训师或作业监护人做出提醒;无线信号接收器由系统外受训人员或作业监护人持有,可随时掌握受限空间内部安全工作状态;智能红外报警装置放置于受限空间入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智能感应工作服的每个手腕和裤脚上分别安装一个振动无线发射单元,四个所述振动无线发射单元均包括微型振动发电装置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发射器利用振动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进行无线信号发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微型振动发电装置选用振动发电电池,四个所述振动无线发射单元分别为第一振动无线发射单元、第二振动无线发射单元、第三振动无线发射单元和第四振动无线发射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采用电源供电,接受来自智能感应工作服的四路不同频率的信号,并把信号信息传递给逻辑判断模块,经判断分析后状态显示,显示信息包含报警开、报警关两种状态,并分别用绿灯和红灯指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智能红外报警装置选用红外报警器,红外报警器上设置有模式指示灯、危险状态指示灯、人数指示灯、安全状态指示灯;红外报警器可根据逻辑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自动开关;当智能红外报警装置处于“开”时,如果有人体靠近该装置,红外报警器即会发出报警声,提醒受限空间外的人员严禁进入受限空间盲目施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人数,且只要其中一人状态达到智能红外报警器的开启条件,红外报警器即会发出报警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逻辑判断模块可根据无线信号接收器的四路信号状态进行判断,并给红外报警器发出开、关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所述逻辑判断模块中,失联状态、在联状态可根据实际情况互相转换,并可根据人体运动特征以及防误判原则,进行时间冗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9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