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井巷道围岩动态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30343.0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4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钦节;杨科;付强;吕彦伟;王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Q50/02;G06Q50/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23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巷道 围岩 动态控制 方法 | ||
1.一种深井巷道围岩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初始资料;
S2:根据所述初始资料构建精细参数化数值模型;
S3:获取完善资料;
S4:利用所述完善资料及时动态完善模型参数;
S5:根据所述精细参数化数值模型和所述动态完善修改材料得到多源信息共建的巷道围岩受力变形演化模型;
S6:输入基础信息到所述巷道围岩受力变形演化模型并得到动态优化调整的巷道围岩控制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共建模型的深井巷道围岩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初始资料包括地质勘探资料、科研测试资料、生产部门积累资料和管理部门统计资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共建模型的深井巷道围岩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所述完善资料具体包括:地测部门资料、通防部门资料、掘进与支护部门资料、采煤部门资料和管理部门资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共建模型的深井巷道围岩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的所述基础信息包括巷道基础信息、围岩地质属性、围岩力学属性和巷道初步设计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共建模型的深井巷道围岩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的所述巷道围岩控制参数包括:巷道支护类型、支护参数、加强支护参数和支护效果评价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03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