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2099.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代志春;谭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连平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E03F3/04 |
代理公司: | 53114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藏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查井 进水管 管井 塑料管技术领域 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装置 排水管 工业管道 管材制造 技术手段 使用寿命 塑料管井 维修成本 支排水管 主进水管 主排水管 给排水 无泄漏 主检查 管网 密封 燃气 市政 施工 应用 制造 | ||
本发明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属于塑料管技术领域,包括主检查井,次检查井,支检查井,主排水管,次排水管,支排水管,主进水管,次进水管,支进水管;采用管井一体化设计、制造、安装的技术手段,使得管井连接更加牢固,确保密封无泄漏,降低管材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成本,延长管网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市政建筑给排水以及燃气、工业管道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涉及塑料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管道与塑料井一体化连接的组合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30多年来,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给排水管道发展空前迅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通常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与水泥管或球墨铸铁管等连接施工形成城市给排水管网;现有的给排水管井或管道接头连接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多品种、多材质、多厂家的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难以匹配连接;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管井或管道接头连接质量无法保证;同时,按现行的施工工艺、管网材料使用、管网施工验收方法,如闭水试验、通球试验等,难以保证管网投入使用前的完好性和投入使用后的密封性。
还有就是现有的给排水管井或管道接头采用法兰连接,采用的是机械式的方法,通常法兰的材质均是铸铁、合金等,用来紧固水泥管或球墨铸铁管或塑料件,膨胀或收缩系数均不同,导致检查井与管道或管道之间接头连接质量不高,而成本却比较高。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工地现场施工不方便,施工时间较长,经济效益低,无法保证连接质量,使用寿命缩短等工程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检查井与管道或管道之间接头连接质量不稳定、不牢固、无泄漏等不足之处,发明一种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所述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塑料管井包括主检查井、次检查井、支检查井、主排水管、次排水管、支排水管、主进水管、次进水管、支进水管;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的连接关系是:主检查井之间通过主排水管串联连接,次检查井之间通过次排水管串联连接,支检查井之间通过支排水管串联连接;主检查井通过次排水管与次检查井连接,次检查井通过支排水管与支检查井连接;主进水管与主检查井连接,次进水管与次检查井连接,支进水管与支检查井连接;主进水管的底部高于主排水管的底部,次进水管的底部高于次排水管的底部,支进水管的底部高于支排水管的顶部;支排水管的底部高于次排水管的底部,次排水管的底部高于主排水管的底部。
所述的主检查井,次检查井,支检查井,主排水管,次排水管,支排水管,主进水管,次进水管,支进水管的制造材料均是塑料。
所述的主检查井与主排水管连接、次检查井与次排水管连接、支检查井与支排水管连接均采用加热元件熔融焊接连接。
所述的主检查井与次排水管连接、次检查井与支排水管连接均采用加热元件熔融焊接连接。
所述的主排水管之间的连接、次排水管之间的连接、支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均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和/或加热元件熔融焊接连接。
所述的主检查井至少安装一个以上;主检查井至少与一个以上主排水管、次排水管、主进水管连接。
所述的次检查井至少安装一个以上;次检查井至少与一个以上主检查井、次排水管、次进水管连接。
所述的支检查井至少安装一个以上;支检查井至少与一个以上次检查井、支排水管、支进水管连接。
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设计、制造、安装、连接工艺方法是:
一种塑料管井一体化方法。
方法步骤一:根据工地实际测绘数据,对检查井接入的管道的口径、数量、方向、标高进行选定;
方法步骤二:根据检查井和管道的口径、数量、方向的要求,在车间进行生产制造;
方法步骤三:根据工地要求,对工地管沟开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连平,未经谭连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2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