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试者呼吸量实时感知测量与智能调控技术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3187.3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4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阁;王丹璐;李政蕾;雷利民;黄菊;赵浦秋;乔飞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11518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桂兰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速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脉搏测量器 呼吸 控制器 测量 储存模块 测量装置 传输信号 脉搏测试 实时测量 实时感知 实时数据 信号连接 运动状态 专门机构 量测量 导出 减小 矫正 储存 观看 | ||
本发明涉及呼吸量测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受试者呼吸量实时感知测量,包括控制器、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储存模块,所述控制器接收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传输信号,所述控制器、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储存模块之间通过信号连接。通过使用者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状态均可通过脉搏测试器、温度传感器与流速传感器实时测量,并且测量的结果通过各个方面的矫正,确保测量的呼吸量与使用者本身更加贴切,同时进行实时数据的储存,也便于使用者自己了解每天、每小时或每分钟的呼吸量,也便于将数据导出供给专业人员观看,使得呼吸量无需通过专门机构和医院即可得到测量,一方面减小测量装置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吸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受试者呼吸量实时感知测量与智能调控技术装备。
背景技术
呼吸量指人单位时间内吸入空气的体积,可分为短期呼吸量和长期呼吸量。短期呼吸量按每分钟或每小时吸入空气的体积(L/min或m3/h)计算,按照活动强度,短期呼吸量可分为休息、坐、轻度运动、中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下的呼吸量;长期呼吸量按每天吸入空气的体积(m3/d)计算。呼吸量受年龄、性别和活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无论基于直接测量还是模型估算法开展人体空气暴露健康风险评价均需用到呼吸量这一参数,呼吸量已经成为决定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性因子。而《环境保护法》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都明确规定“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为了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件精神,我国环境与健康工作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我国人群呼吸量推荐值依据国外估算模型获取,由于种族、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我国人群的实际情况,且人不同运动状态下,呼吸量存在较大差异,现有呼吸量推荐值无法反应呼吸量的动态变化,目前不同运动状态下呼吸量准确测定和精准估算研究开展较少,因此,需要进行建立面向我国人群行为模式的呼吸量精准估算与自动控制系统,为准确地进行我国人群空气暴露行为模式监测重要参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有呼吸量的测量装置大多是在医院或专门的机构对测试者进行测量,机器较大、无法移动,但是人群是不规则活动,不能定时到专门机构或医院进行测量,因此无法得到测试者的实时呼吸量测量数据,加之人群不同状态下呼吸量不同,现有技术中仅能测量正常状态下人群的呼吸量,不能根据人群活动的状态获取实时的呼吸量测量数据,且测量装置不能跟随测试者运动状态实时调节,造成测量装置测量的数据具有误差,无法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同时无法实时对人群进行测量,测量后的数据无法保证时效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试者呼吸量实时感知测量与智能调控技术装备,具备实时测量、自动调节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受试者呼吸量实时感知测量,包括控制器、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储存模块,所述控制器接收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传输信号,所述控制器、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储存模块之间通过信号连接,所述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实时监控受试者呼吸量并由储存模块得到测试数据。
优选的,所述脉搏传感器包括心跳速率、脉搏速率,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受试者吸入呼吸温度、呼出呼吸温度,所述流速传感器包括受试者入口呼吸流速、出口呼吸流速,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流速传感器之间互通。
优选的,所述受试者通过脉搏测量器、温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测量呼吸量,然后通过数据传输至储存模块中,储存模块再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类,所述数据分类包括每分钟呼吸量、每小时呼吸量、每天呼吸量,所述每分钟呼吸量、每小时呼吸量、每天呼吸量均位于储存模块中,通过分析每分钟呼吸量、每小时呼吸量、每天呼吸量与脉搏、温度以及流速之间的关系得出呼吸量动态估算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3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