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水槽隔断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33518.3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涛;欧剑;白福青;邓存国;谢华伟;张才夫;李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水槽 隔断 结构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验水槽隔断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多个固定在玻璃钢水槽上的连接结构和固定在相邻的两个连接结构之间的隔水板,多个隔水板通过连接结构首尾相连的形成模拟实验河道;隔水板为直板、弧形板或两者的组合;连接结构为合页连接结构,铰接固定在同一个连接结构上的两个隔水板之间的夹角可进行调节;合页连接结构粘接固定在玻璃钢水槽上;隔水板的底部设有防水布,防水布压设在玻璃钢水槽上;本发明能够对不同形状的河道进行模拟,拆装方便,稳定性好、灵活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断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实验水槽隔断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天然河流资料收集、方案制定、采样点优化、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环境评价。其中采样点优化是重要的步骤。河流污染具有空间范围大,变化复杂特点,天然河流在支流入汇、弯道以及河工建筑区流态复杂,相应污染物浓度分布变化较大,是环境监测断面选取和布点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河流环境监测断面的设置需要同时满足整体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行性和方便性原则。断面选取需要综合考虑水体功能区、水文测流断面、支流入汇、污染源排放等信息,同时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天然河流不同河段河道形态、污染源分布和功能区分布各不相同。因此,如何以最少监测断面数据,最大限度的反映河流整体水质信息,是河流环境监测的重点难点,也是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实验水槽来模拟河道环境进行教学,现有的实验水槽结构形式单一,无法有效对不同形状的河道进行模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实验水槽隔断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能够对不同形状的河道进行模拟,拆装方便,稳定性好、灵活性高。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验水槽隔断结构,包括多个固定在玻璃钢水槽上的连接结构和固定在相邻的两个连接结构之间的隔水板,多个隔水板通过连接结构首尾相连的形成模拟实验河道。
进一步的,隔水板为直板、弧形板或两者的组合。
进一步的,连接结构为合页连接结构,铰接固定在同一个连接结构上的两个隔水板之间的夹角可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合页连接结构粘接固定在玻璃钢水槽上。
进一步的,隔水板的底部设有防水布,防水布压设在玻璃钢水槽上。
进一步的,连接结构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连接柱和固定压套,连接柱的底部同轴的设有圆柱体结构的定位块,定位块的底部同轴的设有圆柱体结构的支承凸块,支承凸块、连接柱和定位块的外径逐渐增大;
定位块的顶部呈圆周状的均布多个插接块,其中一个插接块中设有注胶通道、注胶通道向下延伸并贯穿定位块;
固定压套为正四棱柱结构,固定压套中设有底部开口的圆柱体结构的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的顶部设有插接开口,第一插接槽与定位块过渡配合、且第一插接槽的高度等于定位块与支承凸块的厚度之和,插接开口与连接柱对应设置;
第一插接槽的顶部与插接块对应的设有多个第二插接通槽;
第一插接槽的底部向外翻折的形成压接平台,压接平台的底部设有一圈溶胶槽,溶胶槽的内侧与第一插接槽相连通;
当连接柱自下而上的穿过插接开口、使定位块插入第一插接槽中时,插接块可过盈配合的插入第二插接通槽中;将固定压套的压接平台压设在水槽底部,再通过注胶通道向第一插接槽中注入热熔胶,即可将固定压套与连接柱粘接固定在玻璃钢水槽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35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