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34650.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忠斌;梁啟森;薛斌;周文狄;张小岩;周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大榭开发区天正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模具 材料 试件热 疲劳 试验装置 | ||
1.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活塞(1)、缸体(2)、缸体支管(4)、弹簧封盖(5)、下活塞(6)、轴套(7)、金属液回收管(8)、夹件转动系统(9)、试件冷却水管道(11)、试件夹紧装置(12)、试件(13)、脱模剂喷头(14)、脱模剂管道(15)、金属液收集壳体(16)、保温材料外壳(17)、闸门顶杆(18)、闸门(19)、金属液熔炉(20)、侧杆(91)、开口槽(161);所述缸体(2)置于保温材料外壳(17)中并受其固定;所述闸门(19)设置于缸体(2)上部,所述上活塞(1)和下活塞(6)设置于所述缸体(2)内腔,闸门顶杆(18)在上活塞(1)轴上与闸门(19)开合相配合,下活塞(6)的尾端固定有轴套(7),其上焊接有两根横置的侧杆(91),所述缸体支管(4)设置于所述缸体(2)两侧,伸入至所述金属液收集壳体(16)内,所述金属液收集壳体(16)底端外接金属液回收管(8);所述弹簧封盖(5)设置于缸体支管(4)前端;所述试件夹紧装置(12)设置于金属液收集壳体(16)内部;所述夹件转动系统(9)置于试件夹紧装置(12)下方,所述脱模剂喷头(14)设置于试件夹紧装置(12)上方,所述试件冷却水管道(11)设置于所述金属液收集壳体(16)外侧,金属液熔炉(20)置于该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上方,旁路支管外侧开有开口槽(1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塞(1)拉出缸体(2),带动缸体(2)上方闸门(19)的开启;上活塞(1)冲入缸体时,闸门(19)立即关闭,上活塞(1)的工作行程与闸门(19)关闭紧密配合;所述下活塞(6)始终于缸体(2)内部运动,其缸体(2)外的轴末端套有轴套(7),与夹件转动系统(9)的横向侧杆(91)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支管(4)在距缸体(2)顶端三分之二缸体长度处设置,所述缸体支管(4)轴向截面为凸曲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封盖(5)设置于缸体支管(4)前端法兰上,所述弹簧封盖(5)为上下对称的半圆形,各自通过弹簧连接于法兰上下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液收集壳体(16)内侧边接入缸体支管(4),其上部分呈圆柱状,下部分呈圆锥状,上部分伸入脱模剂喷头(14),下部分置于保温材料外壳(17)中,其底端外接金属液回收管(8);所述旁路支管外侧开有开口槽(161),冷却水管可从此处伸入,连接至试样背面冷却水管道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剂喷头(14)设置成3×3呈阵列状分布,通过涂料管道连接至气动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夹紧装置(12)焊接于夹件转动系统(9)上,所述夹件转动系统(9)包括:转动轴(10),升降杆(92),连杆(93),转动杆(94)及轴承(162);所述转动轴(10)通过轴承(162)与金属液收集壳体(16)连接,其一侧焊接一转动杆(94),通过连杆(93)与上下移动的升降杆(9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材料试件热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6)中心部位嵌入耐高温的SiC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外接线至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大榭开发区天正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宁波大榭开发区天正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46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