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回流、防虹吸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5067.7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8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龚斌华;蔡明建;李国桐;何溪元;冯远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倍杰特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丹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流 虹吸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回流、防虹吸模块,包括一半开放壳体,所述半开放壳体上设有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所述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位于相对孔位上,且进水通路的出口与出水通路的入口间设有隔断空间,且隔断介质为空气。当出水通路发生回流或虹吸时,回流水进入隔断空间后向外排出,无法到达进水通路,从而实现防回流、防虹吸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回流、防虹吸模块。
背景技术
流体供应管路,如自来水管路停水时管路内形成负压,水箱内的水会通过出水通路逆流进入自来水管路而导致对自来水管路中水的污染。市面现有的防回流、防虹吸模块一般都是采用进出水中间实体隔断的方式,另外配置胶垫,进水时密封,防回流、防虹吸时打开,破除管路真空(或负压),以达到防止回流的目的。但现有模块具有如下缺点:进、出水口搭载同一个半密闭腔体,残留水易沾染进水口,进而污染供水管路;且需要多零件配合,容易因装配、异物堵塞等问题导致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防回流、防虹吸模块,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实体隔断效果差、零件多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防回流、防虹吸模块,包括一半开放壳体,所述半开放壳体上设有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所述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位于相对孔位上,且进水通路的出口与出水通路的入口间设有隔断空间,且隔断介质为空气。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通路由入口向出口方向的腔体尺寸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通路在靠近其入口的一端设有收缩颈段,所述收缩颈段的腔体尺寸小于出水通路的出口尺寸,且收缩颈段的腔体与出水通路的腔体内部呈增大。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通路的入口呈漏斗形。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半开放壳体内设有若干挡水片,所述挡水片分布于隔断空间的两侧,用于阻挡出水通路的回流水以及在失效的情况防喷溅。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片弯折形成一挡水曲面,所述挡水曲面倾斜朝向出水通路。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半开放壳体的底部开放。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半开放壳体上开设过气孔。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中间采用空气隔断,任何不通过出水通路的水都会直接掉落从底部排出,不会流回进水通路;
2.出水通路的出口口径较大,回流水没有充足的压力时,无法形成足够的喷射距离污染进水口,会直接掉落从底部排出;
3.进水通道腔体逐渐内缩,末端出口在低压时也能形成有效的喷射水流,射入出水通路,到达后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其中,1-半开放壳体,2-进水通路,21-第一进口段,22-第一过渡段,23-第一出口段,3-出水通路,31-收缩颈段,4-挡水片,41-挡水曲面,5-过气孔,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防回流、防虹吸模块,包括一半开放壳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开放壳体上部为拱形顶、下部矩形主体,底部开放,且半开放壳体上设置有过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倍杰特科技股份公司,未经厦门倍杰特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排线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LED显示屏及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