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蒙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35485.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王罗涛;朱书生;杨冬英;刘屹湘;黄惠川;何霞红;朱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7;A01P3/00;A01P21/00;C12R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6502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蒙氏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蒙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所述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PM‑41保藏号为CGMCC No.18491;其应用方法为将蒙氏假单胞菌PM‑41活化、发酵培养后施用于三七根部。本发明提供的蒙氏假单胞菌PM‑41具有良好的防病和促生作用,可以拮抗三七锈腐病菌,减少三七锈腐病的发生,同时可以降解三七分泌的自毒物质,特别是对皂苷Rg1和Rb1,在接菌192小时后浓度大幅降低,且降解率达到15%以上;本发明提供的蒙氏假单胞菌PM‑41能有效提高在连作土中三七的出苗率至20%以上,明显缓解连作障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蒙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云南是三七的主产地和原产地。然而,三七生长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且由于连年大面积单一种植,连作障碍已严重影响三七的产量和品质。三七根系分泌的皂苷类化合物是造成三七连作障碍的重要诱因。目前生产中主要通过化学农药和轮作倒茬来缓解连作障碍,但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未明显地减轻连作障碍,反而导致严重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药品安全问题。轮作能较好的克服连作障碍,但三七轮作期限一般需要20年以上。随着市场对三七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新垦地的减少,三七种植逐渐从道地产区向非道地产区转移,严重影响三七药材的道地性和原产地保护。因此,如何克服三七连作障碍,确保药品安全和缩短土地再植周期是实现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前期研究表明,化感自毒是造成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三七根系分泌的皂苷类自毒物质一方面不仅能抑制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还能导致三七根系坏死,细胞壁降解,有利于土壤中根腐病菌的侵染;另一方面这些分泌在土壤中的自毒皂苷类化合物还能明显促进三七根腐病菌茄腐镰刀菌、锈腐病菌和恶疫霉菌的生长和致病。导致植物化感自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含氮有机物等,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方式处理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微生物作为绿色高效的处理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利用从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既能降解皂苷类自毒物质又能拮抗锈腐病菌的细菌菌株进行三七连作障碍的防治是最具潜力的生物防治方法。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的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等问题日益凸显,生物防治因其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热点,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蒙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三七连作障碍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PM-41,其保藏信息如下: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491;分类命名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monteilii;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保藏日期为2019年9月16日。
本发明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健康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种蒙氏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monteilii PM-41,通过培养特征、显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确定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PM-41符合蒙氏假单胞菌株的特征。
本发明提供的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PM-41能利用α-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醇、醋竹桃霉素、利福霉素SV、L-天冬氨酸、L-谷氨酸、L-精氨酸、L-组胺、林肯霉素、盐酸胍、硫酸四癸钠、D-葡糖酸、粘酸、奎宁酸、万古霉素、四唑蓝、四唑紫、柠檬酸、L-苹果酸、γ-氨基丁酸、溴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产脂肪酶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株暹罗芽孢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