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光膜、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5853.7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2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恺然;李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63;G09F9/00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广宇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区 电致变色层 显示装置 透光 调光膜 态转换 吸光 遮光 背光模组 层叠设置 交替排布 显示面板 防窥 护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光膜、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调光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致变色层。该第一电致变色层具有交替排布的第一变色区和第一非变色区,该第一变色区具有透光态和遮光态;第二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二变色区,第二变色区具有透光态和吸光态。在将该调光膜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时,若第一电致变色层中的第一变色区由透光态转换为遮光态,该显示装置能够实现防窥功能;若第二电致变色层中的第二变色区由透光态转换为吸光态,该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护眼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光膜、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在人类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用户在使用显示装置的过程中,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内容容易被窥视,信息泄露的风险较大;并且长时间使用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会对用户的眼睛造成损伤。因此,亟需一种既具有防窥功能,又具有护眼功能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膜、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无法同时实现防窥功能和护眼功能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光膜,所述调光膜位于衬底上,所述调光膜包括:
层叠的第一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具有交替排布的第一变色区和第一非变色区,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二变色区,所述第一变色区具有透光态和遮光态,所述第二变色区具有透光态和吸光态,所述第二变色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非变色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其中,所述第二变色区被配置为在处于所述吸光态时对蓝光进行吸收。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包括:平行排布的多个第一电致变色条,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条所在区域为所述第一变色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条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非变色区;
所述调光膜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层或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层包括:平行排布的多个第一电极条,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条与所述多个第一电致变色条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条被配置为在所述公共电极层和对应的第一电极条的控制下,进行所述透光态和所述遮光态之间的转换。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为板状的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所在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变色区;
所述调光膜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层之间,所述公共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层均包括板状电极;
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公共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层的控制下,进行所述透光态和所述吸光态之间的转换。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还具有第二非变色区,所述第二变色区与所述第二非变色区交替排布。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包括:平行排布的多个第二电致变色条,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条所在区域为所述第二变色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条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二非变色区;
所述调光膜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层包括:平行排布的多个第二电极条,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条与所述多个第二电致变色条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条被配置为在所述公共电极层和对应的第二电极条的控制下,进行所述透光态和所述吸光态之间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8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