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5887.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6 | 分类号: | G06F16/36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江舟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模块 目标格式 发送 待发送数据 处理指令 技术效果 接收数据 模块配置 指令 响应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通过在第一模块中确定待发送数据的目标格式,其中,第一模块配置为执行程序任务的处理指令;获取并响应第一指令后,将目标格式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第二模块中,其中,第二模块配置为执行程序任务的处理指令,达到了数据在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发送确定目标格式的数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通过确定的目标格式将数据快速的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进行发送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在模块之间进行发送、获取的方式较为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知识图谱产品中,在一些模块中显示的结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指定一些数据发送到另外的模块中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比如,在检索模块的结果页面中,用户可以指定一些检索结果发送到图析模块中进行研判分析,也可以把研判分析操作得到的间接关系人等发送到检索模块进行二次检索。
现有技术中,如何实现从一个模块跳转到另一个模块,如何从一个模块发送数据,在另一个模块获取到发送的数据。一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路由或链接进行页面间的跳转,在一个模块通过本地缓存保存发送的数据,当另一个模块加载时,再从本地缓存获取到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整个逻辑是分散在2个模块中。如果涉及到多个模块间都有此需求,那么每个模块中都会增加一部分在本地缓存中保存数据和从本地缓存中获取数据的逻辑。
针对现有技术中,数据在模块之间进行发送、获取的方式较为复杂,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在模块之间进行发送、获取的方式较为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模块中确定待发送数据的目标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块配置为执行程序任务的处理指令;获取并响应所述第一指令后,将所述目标格式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第二模块中,其中,所述第二模块配置为执行程序任务的处理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目标格式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第二模块中,包括: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封装在所述第一模块中的第一组件中;获取所述第一指令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模块中。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模块的运行参数为真的情况下,自动触发发送目标格式的待发送数据从所述第一模块中跳转到所述第二模块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接收数据的方法,包括:第二模块接收从第一模块发送的目标格式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配置为执行程序任务的处理指令;所述第二模块对所述目标格式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得到目标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块接收第一模块发送的目标格式的数据包括:通过所述第二模块中的第二组件接收从所述第一模块中的第一组件发送的目标格式的数据;利用所述第二组件中的回调函数获取从所述第一组件中发送的目标格式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模块中确定待发送数据的目标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块配置为执行程序任务的处理指令;发送单元,用于获取并响应所述第一指令后,将所述目标格式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第二模块中,其中,所述第二模块配置为执行程序任务的处理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包括: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封装在所述第一模块中的第一组件中;发送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指令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模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