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相不锈钢管道环焊缝全自动氩弧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5894.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6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京;张成杰;高彦伟;刘振洪;栾军华;赵星圆;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28;B23K9/235;B23K9/32;B08B9/02;B23K103/04;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65105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1001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根焊 管道环焊缝 双相不锈钢 点钟位置 焊枪 摆动 焊接工艺 全自动氩弧焊接 钨极氩弧焊机 电弧 保护气体 焊接工序 氩气纯度 含氧量 焊缝 纯氩气 坡口面 填充焊 小幅度 侧壁 露点 坡口 热焊 成型 | ||
1.一种双相不锈钢管道环焊缝全自动氩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焊接前准备工序
1-1:采用坡口机加工坡口,使用动力角向砂轮机,砂轮片及钢丝刷等清理工具清理坡口并去除毛刺;
1-2:焊接前用丙酮或者酒精清洗坡口及距离坡口边缘20mm范围内的母材;
1-3:确定焊接材料;
1-4:使用对口器进行坡口组对,形成U型坡口,然后进行管道背部充氩保护,检测氧气含量;
1-5:安装轨道;
1-6:采用的焊接设备为全自动钨极氩弧焊机,焊接专用小车采用上向焊接和下向焊接的组合方式进行走施焊;
第二步,根焊焊接工序:
采用全自动钨极氩弧焊机进行根焊焊接,由6点钟位置向12点钟位置上向焊接,焊枪内所通入的保护气体为纯氩气,焊接用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露点不高于-50℃,含氧量不大于50ppm;
第三步,填充焊接工序:焊枪内所通气体与第二步相同;
3-1:填充焊分为热焊道和填充层,由6点钟位置向12点钟位置上向焊接;
3-2:通过PLC控制系统按照管体圆周角360°分为5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的位置变化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
3-3:根据管道壁厚的不同,填充层数不同,每层焊缝均采用单道焊;
3-4:每层间的层间温度控制在120℃以下;
第四步,盖面焊接工序:焊枪内所通气体与第二步相同;
4-1:盖面为一次单道盖面,由12点向6点的位置进行向下焊接或者由6点钟位置向12点位置向上焊接;
4-2:通过PLC控制系统按照管体圆周角分为5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的位置变化设置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
第五步,焊后进行铁素体检测;
第六步,焊后进行无损检测,执行检验标准为NB/T47013-2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道环焊缝全自动氩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 焊枪内所通入的保护气体为氩气或者氩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3%,氮气纯度大于等于99.99%,氩气纯度大于等于99.9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道环焊缝全自动氩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焊焊接工序中:采用全自动高频抽拉送丝钨极氩弧焊焊接设备进行根焊焊接,采用U型摆动方式进行焊接,或/和,填充焊接工序中:采用全自动高频抽拉送丝钨极氩弧焊焊接设备进行根焊焊接,采用U型摆动方式进行焊接,或/和,盖面焊接工序中:采用横摆方式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道环焊缝全自动氩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1-4步骤后,采用吊装方式将全自动焊接工作站吊入焊接位置,使焊接在全自动焊接工作站进行,全自动焊接工作站包括由四面棚壁和顶棚围成的棚体,棚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上设有供油管通过且沿左右向延伸的开槽,对应开槽位置的棚体左右两侧棚壁底部均设有供油管穿过的开口,每个开口处均设有棚门,棚体内设有照明灯、冷暖空调机和自动焊接机,棚体顶部固定有吊耳,对应开槽前后两侧位置的底板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充气垫,充气垫上设有充气嘴,自动焊接机包括储气瓶和两组焊接组件;每组焊接组件均包括PLC控制柜、送丝机、焊接机头及焊接电源,送丝机和焊接机头连接,送丝机、焊接机头及焊接电源均与PLC控制柜电连接,焊接机头和焊接电源电连接;两组焊接组件的送丝机分别和储气瓶连接,两组焊接组件分别设置在棚体内的前后两侧;储气瓶上设有气体流量传感器,对应每个开口位置的棚体内部均设有能包覆在油管上的防风帘,棚体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或/和,棚体内设有焊接温度传感器,或/和,棚体内设有焊缝熔池视频监控装置;组对后,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监控棚体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作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8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