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及摄像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7865.3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6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强华;胡长涛;张福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700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物侧 光焦度 方向排列 凸凹透镜 凸面 像侧 后透镜组 前透镜组 透镜组成 出射角 入射角 镜头 摄像设备 双凹透镜 双凸透镜 物体细节 薄型化 小视场 焦距 出射 匹配 清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及摄像设备,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包括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排列的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前透镜组是由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后透镜组是由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排列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为光焦度为正且凸面朝向物侧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光焦度为正且凸面朝向物侧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光焦度为负且凸面朝向物侧的凸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光焦度为正的双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光焦度为负的双凹透镜。本发明的镜头具有焦距长,小视场角,物体细节更清晰,识别效果更好;以及大出射角度,很好的匹配小型且薄型化领域的CCD、CMOS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及摄像设备,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电子产品发展的趋势主要为朝向小型化和超薄化,例如小型或薄型的数码相机、网络相机、移动电话镜头等,高分辨率且高成像质量虽为用户的需求,但小型且薄型化的镜头更是使用者的迫切需求,而应用于手机等小型且薄型化领域的CCD、CMOS普遍为大接收角度。但目前市场上的中长焦小视场角镜头还不能满足小型且薄型化且大出射角度的要求,无法很好的匹配小型且薄型化领域的CCD、CMOS。随着解锁技术的创新和隐蔽性的提升,虹膜识别代替指纹成为智能电子元件的首选。这就要求与之搭配的镜头解析力也越来越高,畸变小,能清楚的成像虹膜。现虹膜识别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兴起,未来的保密设备、重要防护门等多种领域的应用,也必然的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这就要求摄像头满足上述要求以外,还能在光线不足情况下拍摄,能精准的拍摄虹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具体方案为:
一种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包括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排列的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前透镜组是由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后透镜组是由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排列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为光焦度为正且凸面朝向物侧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光焦度为正且凸面朝向物侧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光焦度为负且凸面朝向物侧的凸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光焦度为正的双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光焦度为负的双凹透镜;所述后透镜组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为胶合透镜;
所述的前透镜组的焦距为f1,后透镜组的焦距为f2,所述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的整体焦距为f,其满足如下关系式:1.35<f1/f<1.95,0.6<f2/f<1.2。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d3,满足如下关系式:nd3>1.9。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d5,满足如下关系式:1.43≤nd5≤1.55。
优选的,所述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设有光阑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均为玻璃材质的透镜。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紧密相接。
优选的,所述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的最大入射视场角为α,出射角度为β,满足如下关系式:β/α>2.25。
本发明还要求保护一种摄像设备,包括上述的小入射角大出射角镜头。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使用双胶合镜片及限定每个透镜的光焦度,有效的减小了中长焦镜头的体积,提高了镜头的出射角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点:
1.焦距长,小视场角,物体细节更清晰,识别效果更好。
2.大出射角度,很好的匹配小型且薄型化领域的CCD、CMOS。
3.前期投入少,采用全玻璃球面镜片投入低,周期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7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