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效果佳的磷石膏粉煤灰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8021.0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6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穴市诚润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5;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400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田镇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粒 磷石膏 粘土 粉煤灰 磷酸脲 制备 粉煤灰陶粒 滚筒滚压 混合改性 混合研磨 配比设计 铝钒土 重量份 检测 试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效果佳的磷石膏粉煤灰陶粒,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磷石膏40‑70份,铝钒土10‑25份、粘土5‑15份,粉煤灰9‑15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粘土是与磷酸脲混合研磨而成的粉末。经过将粘土采用磷酸脲混合改性处理,与磷石膏、粉煤灰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并将其制备成陶粒,使得制备的陶粒密度大幅度的改善,而且陶粒的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经过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创造陶粒密度为340~450kg/m3,并经过滚筒滚压,陶粒强度达到了9‑12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石膏陶粒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效果佳的磷石膏粉煤灰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石膏是我国磷肥产业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是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磷石膏年排放总量超过5500万吨干基量,累计堆存量为2.5亿吨。随着我国高浓度磷肥的发展,磷石膏的排放量将会越来越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外,磷石膏中还含砷、铜、锌、铁、锰、铅、镉、汞及放射性元素。均极其微量,且大多数为不溶性固体,其危害性可忽略不计。磷石膏中所含氟化物、游离磷酸、P2O5、磷酸盐等杂质是导致磷石膏在堆存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磷石膏的大量堆存,不仅侵占了土地资源,而且由于风蚀、雨蚀造成了大气、水系及土壤的污染。长时间接触磷石膏,可能导致人的死亡或病变。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粉煤灰的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及少量的FeO、Fe2O3、CaO、MgO、SO3、TiO2等。其中SiO2和Al2O3含量可占总含量的60%以上。粉煤灰是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就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
陶粒是陶质的颗粒,表面是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并且赋予陶粒较高的强度。陶粒的粒径一般为5~20㎜最大的粒径为25㎜。陶粒一般用来取代混凝土中的碎石和卵石。
现有技术中,将磷石膏,粉煤灰等作为原料来制备陶粒的研究技术相对较多,但大多数都是将磷石膏、粉煤灰以添加剂的方式进行添加在主要原料中,进而制备陶粒,使得对磷石膏、粉煤灰的利用率较低;即使有大量使用磷石膏制备陶粒,并且获得其他产品的技术方案产生,其目的并非是直接采用磷石膏作为原料来制备陶粒,进而造成磷石膏制备陶粒的成本较高,能耗较大。
基于此,本研究者经过对磷石膏与粉煤灰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结合其他原料成分的加入与处理,并对陶粒制备过程的工艺步骤以及参数进行限定,为磷石膏制备陶粒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效果佳的磷石膏粉煤灰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效果佳的磷石膏粉煤灰陶粒,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磷石膏40-70份,铝钒土10-25份、粘土5-15份,粉煤灰9-15份,其中粘土是与磷酸脲混合研磨而成的粉末。
进一步的,所述的粘土,与磷酸脲混合的质量比为1:0.2-0.6,所述研磨,在研磨过程加入有粘土质量10-15%的水,并在研磨完成后,置于温度为70-90℃下处理15-25min,过筛,烘干至恒重。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效果佳的磷石膏粉煤灰陶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磷石膏烘干至恒重,加入粉煤灰研磨至50-180目,加入粘土粉末,搅拌均匀,调整水分含量为15-30%,得到混合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穴市诚润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穴市诚润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8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