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入气流流速检测装置、系统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8910.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范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三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5/26 | 分类号: | G01P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214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 气流 流速 检测 装置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吸入气流流速检测装置,包括一内部为空心体结构的外壳;光源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时吸入有效气流流速;处理器,对获取光源检测模块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与处理器内设定的标准参数进行比较得出数据据实时传输给终端提示模块;终端提示模块,用于对获取的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提示;光源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光源检测组和第二光源检测组,第一光源检测组用于检测气流的流动速度,第二光源检测组用于检测除有效气流外的颗粒大小。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可实时反馈患者在吸气时吸入气流流速的大小,提醒患者在吸气过程中调整成正确的吸气方式,进行有效的吸入治疗,同时该装置采用微型化和低电压,具有低功耗和极大的人体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吸入气流流速检测装置、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鼻炎,咽炎、感冒、祛痰、咳嗽及肺气肿等)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吸入疗法给药治疗,即将药物经过雾化处理后的有效药雾颗粒,通过常规呼吸送入呼吸道送达病灶。吸入疗法的有效性与患者吸入药雾的量成正比,但是,患者自身难以控制好吸入药雾的量。过低或者过高的吸入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为过低吸入可导致药雾量不足甚至没有吸入药雾,过高吸入可导致药雾过多沉积造成浪费。尤其,婴幼儿和年迈的老人吸气气流较低且周期不稳定,吸气气流流速达不到药雾吸收的要求,患者也无法主动调整吸气方式以进行有效吸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吸入气流流速检测装置。本装置可用于检测患者在吸气时吸入气流流速的大小,与装置内设定的标准参数进行比较,以确定患者吸入气流流速是否达到标准;过高或者过低的吸气气流未达标准都会提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提出吸入气流流速检测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吸入气流流速检测装置,包括一内部为空心体结构的外壳;光源检测模块,所述光源检测模块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侧壁上,用于将获取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检测吸入时有效气流流速;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对获取光源检测模块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与处理器内设定的标准参数进行比较得出数据,将数据实时传输给终端提示模块;终端提示模块,用于对获取的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提示吸入气流流速是否达到标准;所述光源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光源检测组和第二光源检测组,所述第一光源检测组用于检测气流的流动速度,第二光源检测组用于检测除有效气流外的颗粒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源检测组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大于有效气流的波长光信号,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相对应所述第一光源发射的光路接收端处;所述第二光源检测组包括一组第二光源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源发射小于有效气流的波长光信号,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相对应所述第二光源发射的光路接收端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源检测组和所述第二光源检测组相对应的光源发射光路平行且反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终端提示模块可设置于一提示设备中,所述外壳外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接口,所述提示设备通过所述接口可拆卸的电连接在该装置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口上有设有若干处金属接触点,所述提示设备的端口上设有相对应的金属凸点,所述提示设备通过端口外接于所述接口,并通过所述金属凸点触于所述金属接触点。
本发明还提供吸入气流流速检测系统,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提示功能的吸入气流流速检测装置,包括
光源检测模块,所述光源检测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检测时有吸入有效气流流速;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对获取光源检测模块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与处理器内设定的标准参数进行比较得出数据;
终端提示模块,用于对当前获取的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提示是否达到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三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三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8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