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在制备治疗食积咳嗽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9099.4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2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锋;邓安远;余玛俐;涂华新;李萌;樊伊娜;彭虎;张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4;A61P11/14 |
代理公司: | 11483 北京云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飙<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32005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咳嗽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食积 小儿食积 治疗 患儿 化痰止咳 临床治疗 脾胃损伤 中药处方 中医治法 泻下 应用 损伤 | ||
本发明提供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在治疗食积咳嗽中的应用。对于食积咳嗽,目前的中医治法多以消食导滞、化痰止咳为主;偶有通腑导滞者又偏重苦寒泻下,易损伤患儿脾胃。本发明首次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于治疗食积咳嗽。临床治疗结果表明,本发明采用中药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小儿食积咳嗽,在疗效方面优势明显,在疗效显著的同时,对患儿脾胃损伤很小,适合临床上应用于小儿食积咳嗽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在治疗食积咳嗽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众多咳嗽证型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咳嗽称为食积咳嗽。食积咳嗽在小儿中较为常见,以咳嗽、咯痰、纳呆、腹胀为主要症状,还可见喉中痰鸣、口臭、便秘、睡眠中头汗出、手足心热、舌红、苔厚等临床证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食品中添加的辅料也越来越丰富,造成小儿脾胃负荷加重,故食积咳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食积咳嗽预后大多良好,但若失治、误治,常可演变成他病,从而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更大的痛苦与负担。
食积咳嗽,多起病较急,病程较长。西医治疗食积咳嗽多主张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置,疗效不甚理想,且存在着抗生素耐药、慢性过敏、肝肾损伤等副作用,故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
早在《黄帝素问·咳论》就指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历代医家关于食积咳嗽治疗方药的记载较少。《医学入门》卷五:“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厚朴、山楂、麦芽”。《医宗金鉴》食积咳嗽:“食积生痰热熏蒸,气促痰壅咳嗽频,便溏曲麦二陈治,便燥苏葶滚痰攻”。治疗时,多以消食导滞、化痰止咳为主;偶有通腑导滞者又偏重苦寒泻下。
此外,穴位贴敷、拔罐、灌肠等中医技术用于食积咳嗽也很少见,且未有取得明显疗效的报道。
现有的中医方法治疗食积咳嗽时,治法多以消食导滞、化痰止咳为主;偶有通腑导滞者又偏重苦寒泻下。这些治疗方法容易损伤小儿脾胃,导致疗效不能让人满意。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更优的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方案,该方案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处方。实验表明本发明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食积咳嗽咳嗽、舌苔、纳差、口臭、腹胀方面优势明显,并且对小儿脾胃损伤小,适于在临床上用于小儿食积咳嗽的治疗。
本发明首次以《伤寒论》中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食积咳嗽,提供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在治疗食积咳嗽中的新应用。
(一)药方组成:
桂枝24-45g、白芍或赤芍24-45g、炙甘草15-30g、厚朴18-30g、杏仁 9-20g、生姜24-45g(切)、大枣6-12枚(撕)。
优选的药方组成如下:
桂枝24g、白芍或赤芍24g、炙甘草15g、厚朴18g、杏仁9g、切生姜 24g、撕大枣6枚的中药组合物制成。
(二)药材的煎煮方法
中药材的煎煮包括以下步骤:
(1)将800-1200ml水和上述各味药材放入砂锅内,在常温下浸泡 45-70分钟;
(2)浸泡结束后,武火煮开后改成小火,保证药液处于沸腾状态25-40 分钟,冷却,待用。
针对食积咳嗽,目前的中医治法多以消食导滞、化痰止咳为主。如《医学入门》载有:“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厚朴、山楂、麦芽”;《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咳嗽门》有“积嗽者,因小儿食积生痰……便溏者,以曲麦二陈汤消导之”;当代医家使用的保和丸合二陈平胃散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未经九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90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