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氯蔗糖附产品氯化铵中回收三氯乙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1337.5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2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夏家信;钱庆喜;许传久;郑学连;石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16 | 分类号: | C01C1/16;C07C17/38;C07C19/05 |
代理公司: | 34113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氯乙烷 氯化铵 溶解釜 活性炭 冷凝液 回收 压滤 半成品 送入 工业级氯化铵 溶液送入结晶 成品氯化铵 离心机离心 返回系统 固体废渣 静置分层 三氯蔗糖 蒸馏 降温釜 溶解液 压滤机 质量比 母液 湿品 送进 加热 返回 环保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氯蔗糖附产品氯化铵中回收三氯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向溶解釜内投入纯水、半成品氯化铵,在75‑85℃、‑0.05~‑0.1KPa下蒸馏1‑2h后投入活性炭,控制纯水:半成品氯化铵:活性炭质量比450:150:1‑3,将溶解釜加热至85‑90℃,搅拌1.5‑2h,过程中回收三氯乙烷形成的冷凝液,冷凝液静置分层得成品三氯乙烷返回系统使用;(2)搅拌结束后将溶解液送入压滤机进行压滤,将压滤后的液体送进降温釜,降温至40℃,随后将溶液送入结晶釜,降温到35℃时,溶液送入离心机离心,即得湿品工业级氯化铵,离心后的母液返回溶解釜使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渣,产出成品氯化铵产品同时回收三氯乙烷原料,环保、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三氯蔗糖附产品氯化铵中回收三氯乙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氯蔗糖作为一种新型的甜味食品添加剂,它比蔗糖、糖精、AK糖、阿斯巴甜、甜叶菊苷等更具优点,它安全性高、性能稳定,是一种新型的高质量、非营养型高效甜味剂,是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食品的最佳理想甜味替代品;也属于精细化工产品领域,是食品添加剂的分支产品。它不仅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而且广泛应用于烘烤食品、饮料、口香咖啡、乳制品、冷冻点心、冰淇淋、布丁、果冻、果酱、糖浆等300多种加工制品中,目前已被市场广泛接受并成为最受欢迎的高倍甜味剂之一。
三氯蔗糖生产过程中,中和压滤工段产生的固体废渣严重制约着三氯蔗糖行业的发展。中和压滤工段产生的固体废渣,仍含有大量的氯化铵和三氯乙烷,若直接作为固体废渣进行处理,不仅原料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对公司现有的固废处理系统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有生产中因氯化铵的溶解度很大,用溶解、脱色、过滤、离心等步骤将杂质除去,得到工业级氯化铵,但在处理氯化铵过程中蒸馏出的三氯乙烷会产生气味,如处理不当易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三氯蔗糖附产品氯化铵中回收三氯乙烷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氯蔗糖附产品氯化铵中回收三氯乙烷的方法,包括现有的溶解、脱色、压滤、离心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溶解釜内加入纯水后,再投入来自中和压滤工段的半成品氯化铵,在75-85℃、-0.05 ~ -0.1KPa下蒸馏1-2h后投入活性炭,控制纯水:半成品氯化铵: 活性炭质量比450:150:1-3,将溶解釜加热至85-90℃,搅拌1.5-2h,过程中负压回收形成的冷凝液,冷凝液静置分层得到成品三氯乙烷(水含量<500PPM,三氯乙烷>99%)返回系统作为原料使用;
(2)搅拌结束后将溶解液送入压滤机进行压滤,去除活性炭和有机杂质,将压滤后的液体送进降温釜,控制降温釜温度在40℃,随后将溶液送入结晶釜,当结晶釜温度降到35℃时,将溶液送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即得到的湿品工业级氯化铵,离心后的母液返回溶解釜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回收工艺解决了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渣,并产出成品氯化铵产品,同时回收三氯乙烷原料,既有很大的环保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按母液投料每釜可回收约90L,每天可投18釜,按每年有效生产天数300天计算90*18*300=486000L;按三氯乙烷密度1.46g/L;目前价格5000元/吨计算,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486000/1000*1.46*5000=3547800元。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三氯蔗糖附产品氯化铵中回收三氯乙烷的工艺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一种三氯蔗糖附产品氯化铵中回收三氯乙烷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1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ZSM-48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碳酸氢铵碳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