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温度和剩余电流混合检测及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2473.6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0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王育信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火灾 探测器 温度 剩余 电流 混合 检测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温度和剩余电流混合检测及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入传感器;(2)系统上电,此时控制端口IO_VCC1的波形为波形A;(3)判断采样端口AD0的波形,若为波形B,则接入的是剩余电流传感器,执行步骤(4);若为波形C,则接入的是温度传感器,执行步骤(5);若为波形D,则传感器存在断路;若为波形E,则传感器存在短路;(4)控制端口IO_VCC1输出低电平,MCU配置剩余电流检测所需的参数,获得电路的剩余电流值;(5)控制端口IO_VCC1输出低电平,MCU配置温度检测所需的参数,获得电路的温度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技术人员要求高、安装麻烦、资源浪费、容易误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温度和剩余电流混合检测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随之成为了用电大国,人均用电量在持续增长。用电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电气火灾发生的风险。
在电气火灾发生初期,人们是很难意识到的,只有借助火灾探测工具,才能尽量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避免火灾造成人生和财产损失。目前市面上的电气火灾探测器分为几种类型,常用的主要有剩余电流探测、温度、电弧等。大多数厂家对于不同传感器采用不同接口来设计,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环境的不同需要配接不同的传感器来实现火灾初期的探测,且所需检测的产品参数不确定。这样一来对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高,需对照设计手册,按需分配,不仅安装麻烦,浪费人力资源,而且备货也十分复杂。
目前也有少部分是将剩余电流检测端口和温度检测端口设计在一起,然后在电路中加切换开关,通过不同环境来选择用不同端口。但是这种采用两个端口的设计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易产生误报,安装时必须分清具体的接口功能,如果接错传感器的话,会产生误报,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温度和剩余电流混合检测及识别方法,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技术人员要求高、安装麻烦、资源浪费、容易误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气火灾探测器温度和剩余电流混合检测及识别方法,包括探测电路,该探测电路包括:
两个端口LA+、LA-,用于接入剩余电流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正负端,获取接入的传感器信号;
信号放大模块D3A,用于将获取的信号进行放大;
采样端口AD0,接信号放大模块D3A的OUT端,用于接入电气火灾探测器MCU,并将放大的信号输送至MCU,由MCU根据波形对比判断探测电路接入的传感器类型;
控制端口IO_VCC1,同时连接信号放大模块D3A的IN+、IN-端,用于MCU判断出所接入的传感器类型后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端口LA+、LA-处接入需要识别的穿杆器;
(2)系统上电,使所有端口通电,此时控制端口IO_VCC1的波形的形状由依次连接的“—”形段、长“|”形段、长“—”形段组成;
(3)在采样端口AD0获得传感器的信号波形,并进行如下判断:
若该波形的形状由依次连接的“—”形段、长“|”形段、短“—”形段、弧形段、直段组成,则判断接入的传感器为剩余电流传感器,执行步骤(4);
若该波形的形状由依次连接的“—”形段、短“|”形段、长“—”形段组成,则判断接入的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执行步骤(5);
若该波形的形状与步骤(1)中的波形一致,则判断接入的传感器存在断路现象;
若该波形的形状为一条直线,则判断接入的传感器存在短路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2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