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滤材撤换生物过滤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2864.8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0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良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101/10;C02F10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1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过滤器 底板 生物滤材 耦合 顶封盖 封扣 滤材 滤层 内部滤材 生物过滤 速率状态 滑动 进水管 嵌入的 正端面 底端 阀管 硫系 内材 排查 过滤 水体 消耗 检测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滤材撤换生物过滤机,其结构包括封扣、进水管、生物过滤器、滤水分排阀管、底板、生物滤材撤换装置、顶封盖,顶封盖通过封扣与生物过滤器固定连接在一起,底板固定安装在底板底端,生物滤材撤换装置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生物过滤器正端面本发明能够在耦合生物过滤器在处于工作过程中,通过滑动滑视内材通察机构能够对生物过滤器内部的所有滤层进行逐一的排查检测,在针对硫系和含氯水体中的不同物质进行过滤吸收,能够在不同滤层之间的滤材的不同消耗速率状态下,对内部滤材进行精准更换,不容易出现半废料,并且能够对生物过滤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过滤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耦合滤材撤换生物过滤机。
背景技术
生物过滤器通常体积较大,因为内部需要容纳多层不同材质的滤层,而其中的滤层多采用层叠的方式叠加在一起,其排入受污染的水体,能够自上而下通过水体本身的在重力作用下,流经各大滤层,使内部的耦合生物滤层对水体进行净化,在净化过程中由于硫系和含氯水体对于滤材的消耗速度较快。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耦合滤材撤换生物过滤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由于耦合生物过滤其中存在的多层滤材,并且密封的生物过滤器不便于观测,每次检测均需要停机检测,并且由于其主要针对硫系和含氯水体中的不同物质进行过滤吸收,在滤层所产生的不同物质滤除反应,也令其不同滤层之间的滤材的消耗速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消耗速率不同的状态下,若是通过统一时间集体更换的方式对内部滤材进行替换,会产生许多消耗未尽的半残缺料材,并且也容易出现某一滤层中的滤材在消耗殆尽的状态下持续工作,从而导致其该滤层处于空白区间,难以对规定的物质进行滤除,令输出的处理液达不到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滤材撤换生物过滤机,以解决现有由于耦合生物过滤其中存在的多层滤材,并且密封的生物过滤器不便于观测,每次检测均需要停机检测,并且由于其主要针对硫系和含氯水体中的不同物质进行过滤吸收,在滤层所产生的不同物质滤除反应,也令其不同滤层之间的滤材的消耗速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消耗速率不同的状态下,若是通过统一时间集体更换的方式对内部滤材进行替换,会产生许多消耗未尽的半残缺料材,并且也容易出现某一滤层中的滤材在消耗殆尽的状态下持续工作,从而导致其该滤层处于空白区间,难以对规定的物质进行滤除,令输出的处理液达不到标准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耦合滤材撤换生物过滤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耦合滤材撤换生物过滤机,其结构包括封扣、进水管、生物过滤器、滤水分排阀管、底板、生物滤材撤换装置、顶封盖,所述顶封盖通过封扣与生物过滤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底板底端,所述生物滤材撤换装置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生物过滤器正端面,所述滤水分排阀管共设有三个且均安装在生物过滤器正端面底端,所述进水管设于生物过滤器左端。
所述生物滤材撤换装置包括滑视内材通察机构、封条旋纳筒、夹滑柄、视片、封套,所述滑视内材通察机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夹滑柄,所述视片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滑视内材通察机构正端面,所述封套内部设有封条旋纳筒,所述封套与生物过滤器相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滑视内材通察机构包括撤换机构、内展扩撑机构、中球内管、拉柄、三角棱销,所述撤换机构正端面中间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柄,所述撤换机构内部设有四个三角棱销,所述内展扩撑机构与拉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中球内管与撤换机构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视内材通察机构能够在生物过滤器的表面上,进行上下滑动对各个滤层进行监测,能够直观的查看其消耗程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对内部的滤材进行更换,在更换滤材时主要也需要依靠对拉柄进行牵拉,从而对内部施加拉力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良,未经朱德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28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均相臭氧催化与微纳米气泡联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水净化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