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体燃料燃烧的热电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3533.6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4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怀斌;宗守超;苏航;张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44;F23J15/06;F23L15/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郭瑶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液体燃料 燃烧 热电 转换 装置 | ||
一种基于液体燃料燃烧的热电转换装置,包括燃烧筒,燃烧筒的内部设置燃烧器,燃烧器的顶部设置有点火机构,燃烧器内部设置燃料蒸发管,燃料蒸发管内下部填充有吸油多孔介质,上部开设有燃料蒸汽孔;燃料蒸发管下端设置有油泵,并且油泵与燃料蒸发管下端相连;燃料蒸发管上部与燃烧器内壁之间形成混合腔,燃料蒸发管下部与燃烧器内壁之间形成空气输送通道,空气输送通道与混合腔相连通;燃烧器的外壁与燃烧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烟气通道;燃烧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温差发电模块。本发明使液体燃料充分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电能,降低使用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减轻户外移动时的负担,使用电设备不需要长时间中断电源的供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温差发电技术领域、供电技术领域、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液体燃料燃烧的热电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执行任务的军事人员、地质勘探人员等常在野外的工作者,需要使用许多电子设备,例如导航设备、通讯设备、摄像设备等,对于这些移动的设备,电力供应主要是由,电池提供。然而,可充电电池和一次性电池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危险,因此,这些电池大多都是单独收集和处理,这需要昂贵的代价;电池具有较低的能量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电池的质量相对较大,不利于野外工作者的户外移动;另外对于可充电电池充电时间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液体燃料燃烧的热电转换装置,利用液体燃料的燃烧产生热量,利用温差发电装置将热量转换成电能,供自身的用电设备以及外部用电设备的使用;降低使用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减轻户外移动时的负担,使用电设备不需要长时间中断电源的供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液体燃料燃烧的热电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燃烧筒,燃烧筒的内部设置燃烧器,燃烧器的顶部设置有点火机构,,燃烧器内部设置燃料蒸发管,燃料蒸发管内下部填充有吸油多孔介质,上部开设有燃料蒸汽孔;燃料蒸发管下端设置有油泵,并且油泵与燃料蒸发管下端相连;燃料蒸发管上部与燃烧器内壁之间形成混合腔,燃料蒸发管下部与燃烧器内壁之间形成空气输送通道,空气输送通道与混合腔相连通;燃烧器的外壁与燃烧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烟气通道;燃烧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上设置有翅片式散热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燃烧筒顶端设置有第一保温装置,燃烧筒的下部设置有第二保温装置;第一保温装置的上部设置有散热风机。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空气输送通道内填充有第二多孔介质,烟气通道内填充有第一多孔介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翅片式散热器为扇形,翅片的厚度为1-2mm,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距离为1.5-2mm,翅片式散热器的材质为铜或铝。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燃烧筒底部设置有助燃风机,助燃风机将风输送到空气输送通道;由散热风机吸入的空气与翅片式散热器换热后吹出,油泵通过油管将油箱中的燃料供入燃料蒸发管中,燃料进入吸油多孔介质,并在吸油多孔介质中均匀扩散蒸发,然后通过燃料蒸汽孔进入混合腔,与由空气输送通道吹入到混合腔中的空气混合;混合腔顶部开设有若干混合燃气出孔。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燃烧筒包括外壳,壳体为内部圆形、外部六边形的棱柱状,棱柱底面为边长为42-60mm的正六边形,圆形的内径为68-98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燃料蒸发管的直径为5~20mm,燃料蒸汽孔的直径为1~6mm,燃料蒸发管的材料为耐高温的不锈钢;吸油多孔介质为渐变结构,孔隙率从外到内逐渐增大,最外侧吸油多孔介质的孔隙率为0.8-0.87,吸油多孔介质为纤维状或泡沫状的不锈钢,纤维状的不锈钢的丝径为20-40μm,泡沫状的不锈钢的孔密度为40-80PPI;吸油多孔介质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直径为1.5-3mm,圆孔的深度与吸油多孔介质的高度比为(3.5-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3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