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45170.X 申请日: 2019-09-30
公开(公告)号: CN110611502B 公开(公告)日: 2020-05-05
发明(设计)人: 桑鲁骁;王云才;张建国;王安帮;龚丽爽;刘海芳 申请(专利权)人: 太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3K19/0175 分类号: H03K19/0175;G02F3/02
代理公司: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代理人: 崔浩;冷锦超
地址: 030024 ***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器件 抖动 产生 随机 装置
【说明书】:

发明一种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属于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两路探测光信号输入端,其中一路探测光信号A接入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流驱动器相连,所述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通过光纤与第一光纤环形器双向连接,所述第一光纤环形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3‑dB光纤耦合器相连;本发明应用于全光随机码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属于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机码在蒙特卡洛模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科学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保密通信领域,安全可靠的随机码关系到国家安全,金融稳定,商业机密及个人隐私等多个方面。

根据信息论鼻祖香农的“一次一密”理论,为保证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就需要生成大量的、码率不低于通信速率的随机码,且需要保证随机码的不可预测性,利用算法可以产生高速的随机码,但它的长度有限、可以被预测,无法保证所加密信息的绝对安全性,又称“伪”随机码,而采用自然界随机现象作为物理熵源,可产生无限长度、不可预测的物理随机码,又称“真”随机码。

真随机码发生器最初都是采用电子方案产生的,根据熵源的不同,主要有热噪声直接放大[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Systems I Fundamental Theory Applications, 2000, 47(5):0-621.],混沌电路[IEEE International MidwestSymposium on Circuits Systems. IEEE, 2006.],振荡采样[IEEE transactions oncomputers, 2003, 52(4): 403-409.]等随机码生成类型。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真随机码发生器都是基于上述电子方案设计的,主要利用的是数字逻辑器件构成的环形振荡器产生周期信号,但由于受到发生器装置中器件“电子瓶颈”限制,电子方案随机码发生器产生的随机码码率较低,产生周期信号带有的抖动在纳秒(ns)量级,使得生成的随机码速率较低,且无论如何调节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之间的速率关系,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导致信号传输仍然存在安全风险,满足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结构的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光器件抖动产生全光随机码的装置,包括两路探测光信号输入端,其中一路探测光信号A接入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流驱动器相连,所述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通过光纤与第一光纤环形器双向连接,所述第一光纤环形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3-dB光纤耦合器相连;

所述第一3-dB光纤耦合器的其中一路信号输出端串接第一延迟光纤后与第二3-dB光纤耦合器相连,所述第二3-dB光纤耦合器的信号输入端接入第一辅助光信号C,所述第二3-dB光纤耦合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光纤环形器相连;

所述第一3-dB光纤耦合器的另一路信号输出端与光控D触发器的数据端相连;

另一路探测光信号B接入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流驱动器相连,所述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通过光纤与第二光纤环形器双向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环形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三3-dB光纤耦合器相连;

所述第三3-dB光纤耦合器的其中一路信号输出端串接第二延迟光纤后与第四3-dB光纤耦合器相连,所述第四3-dB光纤耦合器的信号输入端接入第二辅助光信号D,所述第四3-dB光纤耦合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光纤环形器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51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