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用电器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6770.8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润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电器 数据收发模块 动作请求 智能电网 命令执行模块 运行状态监测 模块连接 应答模块 命令处理模块 信息交互接口 管理服务器 单独控制 电网管理 认证模块 实时互动 通信网络 智能用电 信息交 智能化 启闭 服务器 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电器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交方法,包括数据收发模块、认证模块、应答模块、命令处理模块、执行模块、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和动作请求模块,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连接有应答模块、动作请求模块和命令执行模块,且数据收发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有只能电网管理服务器,所述命令执行模块连接有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连接有家用电器,所述运行状态监测模块连接有家用电器和动作请求模块。本发明将家用电器以唯一的编号接入智能电网,通过信息交互接口与智能电网管理服务器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使得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更加智能化,且可单独控制,合理的调整电器的启闭以及功率的调整,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进而实现智能用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电器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正在大规模规划建设之中,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需要通过电网和家用电器之间的实时互动来对家用电器的电力负荷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合理用电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关掉某些不必要的照明设备、电热水器等,在用电低谷的时候对充电汽车充电增加电网负荷,从而使电网的负荷始终保持平稳状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电网能与家用电器实时互动,目前的家用电器有通信接口,没有智能电网的接口,不能解析并执行电网的命令,因此智能用电也就无法实现。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家用电器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交互接口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家用电器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交互接口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电器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交互接口,包括数据收发模块、认证模块、应答模块、命令处理模块、执行模块、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和动作请求模块,所述数据收发模块连接有应答模块、动作请求模块和命令执行模块,且数据收发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有只能电网管理服务器,所述命令执行模块连接有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连接有家用电器,所述运行状态监测模块连接有家用电器和动作请求模块;
所述数据收发模块通过通信网络接收和发送来自智能电网管理服务器和家用电器的命令或请求;
所述认证模块中为家用电器设置编号,作为命令接收发送的唯一地址,与其它接入智能电网服务器的家用电器进行区分,并对智能电网服务器发送的命令对象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即智能电网服务器发送的地址命令与该家用电器认证模块中的地址编号相符,则进入接收控制命令的状态,准备接收智能电网服务器接下来发送的控制命令,若认证不通过,即智能电网服务器发送的地址命令与该家用电器认证模块中的地址编号不相符,则继续保持静默状态,对智能电网服务器接下来发送的控制命令不作响应;
所述应答模块用于在认证模块认证完成后,发送反馈信号给智能电网服务器,便于智能电网服务器接下来发送命令;
所述命令处理模块用于认证通过后分析处理智能电网服务器发送的控制命令;
所述执行模块执行命令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控制命令,使得家用电器响应控制命令,根据控制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所述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家用电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发送调整请求;
所述动作请求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发出的请求信号,并通过认证模块附带上该家用电器的地址编号发送至智能电网管理服务器,等待智能电网管理服务器的反馈命令,进行相应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通信网络为网线通信、4G网络通信或者WIFI通信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家用电器的运行状态均可由用户在智能电网管理服务器自定义设置。
一种家用电器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润,未经董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67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