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建筑陶瓷干法造粒粉料成型湿坯强度用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7143.6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5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36 | 分类号: | C04B35/636;C04B35/634;C04B35/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添加剂A 重量百分比 湿坯 制备 添加剂 硼酸 发明添加剂 纳米氧化硅 粉料成型 干法造粒 建筑陶瓷 市场需求 超薄砖 黄原胶 熟石灰 碳酸钠 过筛 混均 坯体 球磨 砖体 成型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建筑陶瓷干法造粒粉料成型湿坯强度用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黄原胶15%、PVA 50%、添加剂A 35%,经混均后获得添加剂;所述添加剂A的制备方法如下: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硼酸40%、碳酸钠55%、纳米氧化硅3%、熟石灰2%,经配料、球磨、过筛后获得添加剂A。本发明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砖体的湿坯强度,有利于成型后坯体在生产线上的作业,同时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大型超薄砖的生产,符合目前的市场需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建筑陶瓷干法造粒粉料成型湿坯强度用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陶瓷传统的造粒方法是湿法球磨、然后喷雾造粒;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新的造粒方法应运而生,即干法造粒方法。与传统造粒方法相比,干法造粒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少(为传统球磨占地面积的70~80%)、降低能耗(节约能耗30~40%)、降低噪音20dB以上并大大减少用水量等优势;干法造粒工艺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具有节能环保优势。但建筑陶瓷干法造粒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坯体配方体系中由于采用的塑性粘土少、粉料干压成型后坯体(湿坯)的强度低,成型后的湿坯不便于生产线上的作业(如施釉、喷墨打印等装饰方法),因此,提高干法造粒粉料成型后湿坯的强度是推广干法造粒技术应用的技术瓶颈。这里的湿坯特指造粒粉料成型后的坯体,这时坯体的含水量在7~8%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的
提高建筑陶瓷干法造粒粉料成型湿坯强度用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建筑陶瓷干法造粒粉料成型湿坯强度用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黄原胶15%、PVA50%、添加剂A 35%,经混均后获得添加剂;
所述添加剂A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硼酸40%、碳酸钠55%、纳米氧化硅3%、熟石灰2%,经配料、球磨、过筛后获得添加剂A。
所述球磨工序采用快速磨球磨5~10分钟,快速磨的转速为300~400转/min,其料球的重量比例为1:0.5。
所述过筛工序为过100目筛,筛余为零。
所述添加剂的使用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黄原胶、PVA 、添加剂A按照配比进行混均后制成添加剂;
第二步:配置建筑陶瓷原料并进行干法球磨、均化;
第三步:按重量百分比将0.30~0.55%的添加剂加入到均化后的建筑陶瓷原料中,向混合好的粉料中喷水造粒、同时不断混合均匀,最终控制粉料的含水率在12~13%;
第四步:将造粒好的粉料置于烘箱或流化床处理1小时,最终控制粉料的含水率在7~8%,然后陈腐24小时;
第五步:将陈腐好的粉料压制成型,获得建筑陶瓷湿坯。
所述第五步中压制成型的压力为10MPa,保压30秒钟。
所述第五步中获得建筑陶瓷湿坯抗折强度,为 1.6~1.8MPa。
所述第二步中建筑陶瓷原料为现有技术中任一建筑陶瓷砖生产所用原料。
本发明添加剂的使用只需要在建筑陶瓷砖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添加一个混料工序,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并且该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砖体的湿坯强度,有利于成型后坯体在生产线上的作业,同时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大型超薄砖的生产,符合目前的市场需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未经景德镇陶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7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