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易取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7776.7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9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智勇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本体 导电板 正筒 取出 导电块 动磁块 正极柱 电磁铁 被动磁铁 方向移动 滑动连接 空气夹层 两端开口 内壁密封 磁吸力 电池盒 定磁块 正极端 拉环 拉绳 内壁 接通 电路 电池 节能 受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易取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正极柱,所述电池本体在正极端嵌装有两端开口的正筒体,所述正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导电板,所述定导电板与正极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正筒体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动导电板,所述动导电板与定导电板之间形成空气夹层。优点在于:当需要的取出电池本体时,通过拉环、拉绳拉动动磁块朝向远离定磁块的方向移动直至与两个导电块相接触,进而接通线圈、电池本体、导电块、动磁块所在电路,电磁铁对被动磁铁产生磁吸力,进而缩短整个电池本体的长度,轻而易举地将电池本体从电池盒内取出,避免人工取出受伤或者电池本体受到损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易取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作为常见的便携式储能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通行业中的电瓶、通讯行业中的电源板、玩具业中的小号电池等等。为了避免电池在电器运行过程中发生脱落,厂家通常将电池盒的尺寸做的较小,这就导致电池的正负极与电池盒连接的非常紧固,电池与电池盒之间存在的缝隙也较小,在需要取出电池时,费时费力,容易造成指甲损伤,或借助工具将电池撬出电池盒,电池表面容易受损,很可能内部电解质泄露,无法继续进行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节能易取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节能易取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易取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正极柱,所述电池本体在正极端嵌装有两端开口的正筒体,所述正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导电板,所述定导电板与正极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正筒体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动导电板,所述动导电板与定导电板之间形成空气夹层,所述动导电板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电柱,两个所述导电柱通过限位机构与正筒体的内壁限位滑动连接,所述定导电板的上端开设有与导电柱插接配合的导电孔,所述动导电板远离定导电板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凸点,所述动导电板的下端嵌设有被动磁铁,所述定导电板的上端且在被动磁铁的对应位置上固定有电磁铁,且电磁铁与被动磁铁相吸设置,所述电磁铁包括缠绕呈弹簧状的线圈;所述电池本体的外周面嵌设有两端封闭的侧筒体,所述侧筒体的一侧内壁固定有定磁块,所述侧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与定磁块相吸设置的动磁块,所述动磁块远离定磁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定磁块的一端贯穿侧筒体并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侧筒体的内壁且在动磁块的对应位置上嵌设有导电块,所述线圈的一端依次与电池本体的负极、其中一个导电块连接,所述线圈的另一端依次与正极柱、另一个导电块连接。
在上述的节能易取电池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电柱靠近正筒体的一侧的限位杆,所述正筒体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杆滑动连接的限位槽。
在上述的节能易取电池中,所述侧筒体的内壁且在导电块远离动磁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在上述的节能易取电池中,所述侧筒体开设有供拉绳穿出的小孔。
在上述的节能易取电池中,所述拉环采用弹性金属片做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节能易取电池的优点在于:
1、在还未使用电池本体时,导电柱并未插入导电孔内,定导电板与动导电板之间存在的空气夹层将两者分隔开来,在空气夹层中的空气虽然被电离,但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因此空气夹层中的气体即使发生电离也无法流出,从而阻断了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离空气,很大程度的阻止了电池的自放电,使得本节能易取电池能够长久的保存电能;
2、当需要的取出电池本体时,通过拉环、拉绳拉动动磁块朝向远离定磁块的方向移动直至与两个导电块相接触,进而接通线圈、电池本体、导电块、动磁块所在电路,电磁铁对被动磁铁产生磁吸力,进而缩短整个电池本体的长度,轻而易举地将电池本体从电池盒内取出,避免人工取出受伤或者电池本体受到损坏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智勇,未经宋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77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错位式防水传导端子
- 下一篇:一种电池极片的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