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边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8696.3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8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峰;罗国栋;陈昌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璐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边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边防护装置,包括:包括支撑管组件,以及与所述支撑管组件连接且部分延伸出所述支撑管组件的第一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脚踏部,以及用于连接相邻所述第一脚踏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脚踏部的宽度;至少所述第一脚踏部的侧边与所述支撑管组件连接。本发明的侧边防护装置将管和板进行结合,在减小体型,减轻整体重量的情况下,保证整个装置的强度和防护力度,造型新颖,并且保证踩踏面积,提升客户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边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侧边防护装置主要是安装在各类皮卡车、SUV汽车裙边的一种配件,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车身在行驶过程中有异物对车身造成碰伤;同时皮卡车和SUV汽车的底盘距离地面距离普遍较高,使用者在上下车时候会有极大不便之处,这种汽车侧边防护装置同时还具有可踩踏的功能,其作用是给使用者创造出一个登车台阶,以方便使用者上下车。作为现有市场上最畅销、改装频率最高的汽车防护件,目前市场上不外乎以下两种结构:管状类侧杠和钣金类踏板。但是传统的管状类侧杠防护力度不足,管壁较薄,在发生碰撞后容易凹陷变形,且踩踏面积过小,使用者舒适度低。而传统的钣金类踏板体型笨重,给运输及安装造成巨大不变,造型美观度不足,难以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侧边防护装置或防护力度不足,容易变形,踩踏面积小,舒适度低;或体型笨重,不利于运输和安装,造型不美观等缺陷,提供一种侧边防护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侧边防护装置,包括:支撑管组件,以及与所述支撑管组件连接且部分延伸出所述支撑管组件的第一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脚踏部,以及用于连接相邻所述第一脚踏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脚踏部的宽度;至少所述第一脚踏部的侧边与所述支撑管组件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侧边防护装置将管和板进行结合,在减小体型,减轻整体重量的情况下,保证整个装置的强度和防护力度,造型新颖,并且保证踩踏面积,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具体地,本技术方案的侧边防护装置包括安装于车身侧边的支撑管组件和与支撑管组件连接的第一踏板组件,支撑管组件采用空心管体结构,较之于钣金类结构重量大大减轻,且管和板结合,较之于管状类结构强度更高,同时使得整个防护装置不会显得异常笨重,便于运输和安装;并且本装置板管结合,造型更加新颖,满足客户审美需求,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第一踏板组件中第一脚踏部保证了使用者的踩踏面积,第一连接部保证了第一脚踏部的强度,由于第一连接部无需供人踩踏,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第一脚踏部的宽度,从而在保证装置强度和踩踏面积的同时,减少了本装置的尺寸,降低了本装置的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部为梯形板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支撑管组件连接的第二踏板组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位于不同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且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通过连接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侧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支撑管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部分延伸出所述支撑管组件的第二脚踏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部和所述第二脚踏部上均设有防滑结构;和/或所述第一脚踏部和所述第二脚踏部上均设有排水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为百叶窗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8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