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萃取与酶催化组合处理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50963.0 申请日: 2019-10-08
公开(公告)号: CN110607200A 公开(公告)日: 2019-12-24
发明(设计)人: 于道永;成磊;郭俊枢;张文祺;吴文晋;葛保胜;黄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分类号: C11B1/02 分类号: C11B1/02;C11B1/10;C10L1/02
代理公司: 11399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建华
地址: 26658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柴油 微藻油脂 富油 微藻 固定化脂肪酶 制备生物柴油 催化剂活性 生物催化剂 多次循环 干燥脱水 工艺路线 提取效率 细胞破壁 油脂提取 萃取反应 酶催化 前处理 得率 富含 活化 加水 湿藻 萃取 悬浮 转化 生态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油湿微藻油脂萃取与酶催化组合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直接以富含油脂的鲜湿微藻为原料,无需湿藻干燥脱水、细胞破壁及油脂提取等前处理过程,以固定化脂肪酶为生物催化剂,加水活化后与萃取反应剂悬浮的富油湿微藻混合,转化获得生物柴油。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工艺路线简单、微藻油脂提取效率高、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好、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成本较为低廉、生物柴油得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与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油湿微藻萃取酶催化组合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初期以大豆油、菜籽油等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第一代生物柴油),然后转变到以地沟油等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柴油,最后发展为以微藻为原料的第三代生物柴油。第一代生物柴油原料以食用油为主,易导致食品短缺的安全问题,而第二代生物柴油虽然用废弃油脂等非食用油为原料,但由于原料来源不足以及生物柴油的品质欠佳等缺点而不能被大量采用。其次,第一代和第二代生物柴油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是都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大量的耕地。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原料,而微藻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被认为是第三代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

微藻种类繁多,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不占耕地、产油量高等优点,相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生物柴油,微藻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大量的生物质,且含有大量的脂质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比如布朗葡萄球藻的脂质含量可达到占细胞干重的75%,裂壶藻的脂质可达到细胞干重的77%。微藻培养的土地需求量低,避免了与农地竞争。根据统计结果,单位面积微藻产油量是玉米的780倍,是大豆的300多倍以及油菜的110多倍,可生产生物柴油15-80吨/公顷/年。微藻生产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利用工业污染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在能量转化和碳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还可以开发各类高附加值的副产品,从而提高微藻生物柴油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通过酯交换法来生产的,以强酸或强碱为催化剂,催化剂难以回收且污染环境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以微藻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工艺还涉及湿藻的脱水干燥、油脂提取溶剂的回收等高耗能过程(CN10260512A、CN103642579A、CN108690665A),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直接以鲜湿微藻为原料,无需湿藻干燥脱水、细胞破碎及油脂提取等前处理过程,减少能量输入,通过油脂萃取与油脂转酯化相互反馈调节,实现萃取与酶催化组合法制备生物柴油,提高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的经济性以及环保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油湿微藻油脂萃取与酶催化组合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直接以富含油脂的鲜湿微藻为原料,无需湿藻干燥脱水、细胞破壁及油脂提取等前处理过程,以固定化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为生物催化剂,加水活化后与萃取反应剂悬浮的富油湿微藻混合,转化一定时间后静置或离心分离,上层蒸馏回收溶剂后获得生物柴油,中层催化剂回收利用,下层醇水相及藻渣综合利用。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富油湿微藻与萃取反应剂在反应器中搅拌混匀;

(2)固定化脂肪酶加水活化,然后加入反应器,恒温搅拌反应12-60小时;

(3)反应完成后,静置或离心分离;

(4)上层有机相蒸馏回收溶剂,剩余的液体即为生物柴油;

(5)中层为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剂,回收重复利用;

(6)下层醇水相富含磷脂、色素、甘油等可以综合利用,藻渣作为动物饲料或农业肥料。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萃取反应剂为正己烷/甲醇混合液,体积比2: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0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