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垫层料与过渡料之间增设土工织物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1424.9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明;丁宁;吴昊;丁静;杨剑;吴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E02B3/16;E02B3/12;E02B3/14 |
代理公司: | 11282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面板 坝基 堆石坝 坝体 接缝 止水 趾板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基岩 反滤保护层 混凝土趾板 土工织物层 防渗帷幕 过渡料层 护坡块石 排水棱体 塑性填料 土工织物 稳定安全 下游护坡 下游坡脚 主堆石区 垫层料 垫料层 防浪墙 过渡料 铜止水 下游坡 橡胶带 周边缝 坝顶 堆石 竖缝 条带 防渗 铺盖 增设 上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垫层料与过渡料之间增设土工织物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所述堆石坝包括:坝基,设置在坝基上的坝体,其特征在于,坝体包括上游铺盖区、盖重区,混凝土趾板及混凝土面板,垫料层区,土工织物反滤保护层,过渡料层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下游护坡层,下游坡脚排水棱体区,下游坡面护坡块石区,趾板下基岩防渗帷幕,坝顶防浪墙,趾板与混凝土面板接缝的周边缝,混凝土面板间的条带竖缝,缝间设置有铜止水和橡胶带止水,接缝的表层设置塑性填料二道防渗止水,本发明所述堆石坝的渗透稳定安全,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垫层料与过渡料之间增设土工织物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背景技术
中国自1985年开始用现代技术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以下简称面板坝)建成以来,已经走过近34年发展历程。在已建成高30m以上的220多座各类面板坝中,坝高100m级的有74座,坝高150m级16座,并陆续建成了天生桥一级(178m),洪家渡(179.5m)、三板溪(185.5m)、猴子岩(223.5m)和水布垭(233m)等一批200m级高坝,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监测等现代技术经验,尽管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为向更高更广的方向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一次能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再生与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而水电大坝是必须修建的主要水工建筑物。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坝,既经济又快速,特别适合于偏远山区,尤其是中国的西部地区。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817066.4公开了一种基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基座浇筑:清除坝基覆盖层,将坝基开挖至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深度,在开挖区域内制安钢筋,在基座防渗区8下预设防渗帷幕12,预留基座灌浆廊道11,跳快浇筑基座混凝土,同时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出现裂缝;基座承载区7的浇筑则根据材料特性确定仓面大小,并在浇筑时采取温度控制措施;b.基座防渗处理:对基座防渗区8与基座承载区7交界面进行防渗处理,在基座防渗区8设基座防渗区横缝10,基座防渗区横缝10的位置与面板垂直缝14的位置相对应;c.基座连接面处理:在基座1顶部填筑过渡料,形成过渡区b6,过渡区b6的填筑材料及各项指标与过渡区a5相同;d.面板堆石坝填筑:依次填筑面板堆石坝2、过渡区a5、垫层区4、面板3,在面板3上设置面板垂直缝14,与基座防渗区横缝10位置一一对应,完成施工。该施工方法仍然没有能够全面彻底解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渗水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垫层料与过渡料之间增设土工织物层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包括:坝基,设置在坝基上的坝体,坝体包括上游铺盖区、盖重区,垫层料区,特殊垫层料,过渡料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下游护坡层,河床及两岸经开挖形成岩石基础上的钢筋混凝土趾板,趾板与混凝土面板间止水结构,在混凝土面板的下游垫层料区与过渡料区之间增设一薄层土工织物,用以在水库渗透水压条件下保护垫层料颗粒尤其是细颗粒不至于流失,进而造成面板裂缝和坍塌现象发生,目的是保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运行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混凝土趾板下基岩设有防渗灌浆帷幕,趾板与混凝土面板的周边缝,面板之间竖缝、面板与坝顶防浪墙坝顶接缝,均设有铜止水和橡胶带止水结构,在其接缝表面设有塑性填料二道防渗止水。其中,坝体设置在基岩或坝基上,坝基上设置上游侧主堆石区和下游侧次堆石区,主堆石区由里向外依次设置过渡料区、土工织物反滤保护层、垫层料区、混凝土面板层,混凝土面板下部覆盖在细料垫层区上,盖重、上游铺盖区由内向外覆盖于混凝土面板下部;进一步的,所述坝的坡面的坡比为1:1.3-1:1.5。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面板层支撑在坝体垫层料上。
进一步的,所述垫层料区支撑在过渡料区。
进一步的,所述下游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护坡区。
进一步的,所述下游护坡层下部的排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14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