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1866.3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普世平;李欣然;李志勇;陈有根;危韧勇;黄挚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12;H02J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能 电池 缓存 标准电池组件 电池充电功能 升压控制单元 无线充电电池 无线电能传输 移动通信设备 阈值判断单元 规格标准化 安装空间 标准电池 电池本体 电池使用 更换电池 接收模块 控制模块 蓝牙耳机 升压模块 无线充电 续航能力 应用对象 整流电路 专利设计 集成度 充电线 非接触 电容 壳体 充电 转换 | ||
本专利设计了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将无线电能传输和电池充电功能集成于一体。该电池包括(10)标准电池组件、(20)无线电能接收模块、(30)转换升压模块和(40)控制模块等四个部分。其中,(10)包括标准电池壳体和电池本体,在其内部为(20)、(30)、(40)提供安装空间;(20)负责无线电能接收;(30)包括整流电路、缓存电容和Boost升压电路;(40)包括充电阈值判断单元和升压控制单元。该电池具有非接触获取电能、电池使用规格标准化、集成度高等特点,适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蓝牙耳机等应用对象,能够通过无线充电方式有效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解决不便连接充电线或难以更换电池等问题。
技术领域
无线充电电池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和电池充电控制一体化技术,属于具备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充电电池集成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一项前瞻性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并不断成熟,其主要借助电磁波等物理载体,实现电能从供应侧到接收侧的非接触式传输,具有电能传输灵活方便、安全可靠的独特优势。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包括磁耦合谐振式、电磁辐射式等主要形式,可以传输距离和传输功率为依据进行选择。
随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在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的供电领域都得到了实际应用,未来有可能应用于植入式医疗设备的非接触式供电、外太空太阳能的无线传输和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等方面。非接触式充电技术将来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有助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能源短缺问题的解决。
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同样存在着技术短板,阻碍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和大范围应用,缺陷主要集中于无线电能传输范围小、能量传输效率低和充电位置要求严格等方面。虽存在着上述短板,但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于电池充电,可有效解决电池续航能力差、电池损耗大、电池污染严重和充电不便等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于充电电池领域,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增强电池的续航能力并促进充电电池的技术发展,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能够接收外部环境无线电能的可充电电池。
本发明利用无线电能进行电池充电的原理依据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如今该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电磁辐射式三种。其中电磁感应式经常用于功率较低、距离较近的电能传输;电磁共振式用于功率中等、距离中等的电能传输;电磁辐射式常用于功率较大、距离较远的电能传输。本发明所述无线充电电池的能量传输方式为非接触式,通过与外部能量供应源的匹配连接,在蓝牙匹配认证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和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的支持下,使内部电池得到可靠的电能,其电能传输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电池,无需内部发电装置和线缆接入,与外部能量供应源建立信息连接,进行非接触式的电能传输。
本电池所涉及的无线电能传输及电池充电流程为:
外部供电设备以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向该充电电池提供电能,电池内部无线电能接收模块接收外部交流电能,产生接收电压;
无线电能接收模块连接转换升压模块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保证后续电路的正常运行;
整流电路输出端连接缓存电容,通过对缓存电容充电的方式将直流电能暂时存储于电容内部,消除无线电能接收过程中的波动因素,增强后续电路对电池本体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缓存电容连接转换升压模块中Boost升压电路,随着电容内部电能的不断存储,其两端电压逐渐升高,当电压提升至Boost升压电路的充电开启阈值后,Boost升压电路在控制模块中充电阈值判断单元的控制下接入电路,Boost升压电路接入后受升压控制单元调控,保证其输出端与电池本体的电压一致性,并将缓存电容内部电能输出至电池本体,完成对电池的无线电能传输充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18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