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漂浮软管的夜间发光警示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1875.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6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琰;常百津;韩宇;丁洪志;陈长钦;王旭东;侯金鸣;杨立兵;矫艳;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5/36 | 分类号: | G08B5/36;G09F13/22;G09F23/00;F16L11/133;B63B27/34;C02F1/00 |
代理公司: | 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10001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电致发光薄膜 过滤层 外包覆 阳极板 阴极板 阳离子交换 阴离子交换 漂浮 夜间发光 保护层 电渗透 警示带 间隔设置 孔状结构 软管外壁 同一圆周 发光体 放入 环绕 海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漂浮软管的夜间发光警示带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软管,所述软管外包覆有电致发光薄膜,所述电致发光薄膜与软管之间设置有反电渗透层;所述反电渗透层包括交替环绕在软管外壁并间隔设置的阳离子交换管和阴离子交换管;所述阳离子交换管的两侧连接有阳极板,所述阴离子交换管的两侧连接有阴极板,所有阳极板和阴极板处于同一圆周上并与电致发光薄膜相连接,且每对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相互对应;所述电致发光薄膜外包覆有过滤层,过滤层外包覆有保护层,电致发光薄膜、过滤层和保护层上均具有孔状结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直接与漂浮软管一起放入海水中,不用在漂浮软管上直接使用发光体材质的夜间发光警示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输漂浮软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漂浮软管的夜间发光警示带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十几年海洋油气生产的不断发展,海洋油气设施建设也随之进入了高峰,而外输漂浮软管作为FPSO上常见的外输设施,其关键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外输软管是以钢筋为骨架,钢筋内外由帘线和橡胶材料构成的软管,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该类软管分为艏部漂浮软管与艉部漂浮软管,根据FPSO的大小,采取二者兼有或者二者取其一的方式,与穿梭油轮连接。在没有外输工作时,外输软管卷起收存在滚筒处。然而在软管进行海上油气输送作业时,两船之间有100m~200m左右的距离,软管的识别极其困难,尤其是在夜间,更难以被发现。由于海上油气生产区域,往往有作业渔船经过,因此,存在渔船误撞软管造成事故的风险。
目前,软管最外层有橙色警示标志带,明显提高了白天显示度。但是,对于夜间持续作业的渔船而言,该警示带无法发挥作用,外输软管依然存在较大风险。而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后,极易造成原油泄漏、渔船倾覆等严重后果,带来人员、财产以及环境的重大损失。考虑到发光体材质对环境耐受性、寿命、适用工况等技术条件的要求限制诸多,导致外输漂浮软管上不能直接使用发光体材质,使外输漂浮软管的夜间识别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可直接与漂浮软管一起放入海水中,不用在漂浮软管上直接使用发光体材质的夜间发光警示带及其使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漂浮软管的夜间发光警示带,包括软管,所述软管外包覆有电致发光薄膜,所述电致发光薄膜与软管之间设置有反电渗透层;所述反电渗透层包括交替环绕在软管外壁并间隔设置的阳离子交换管和阴离子交换管;所述阳离子交换管的两侧连接有阳极板,所述阴离子交换管的两侧连接有阴极板,所有阳极板和阴极板处于同一圆周上并与电致发光薄膜相连接,且每对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相互对应;所述电致发光薄膜外包覆有过滤层,过滤层外包覆有保护层,电致发光薄膜、过滤层和保护层上均具有孔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阳离子交换管和阴离子交换管均通过热熔方式固定在软管和电致发光薄膜之间,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均通过热熔方式固定在离子交换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阳离子交换管和所述阴离子交换管的截面均为六角形,所述阳离子交换管由异向聚乙烯阳膜构成,所述阴离子交换管由异向聚乙烯阴膜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的端口外周套设有封住反电渗透层、电致发光薄膜、过滤层和保护层两侧的环形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对应各离子交换管开设有与离子交换管截面相同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上孔状结构的孔径为0.5cm,所述过滤层由无色透明有机玻璃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由透明硅胶材料构成,所述保护层内壁设置有与保护层孔状结构相同的黄绿色PVC透光膜。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漂浮软管夜间发光警示带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1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载着火报警电路
- 下一篇:自动化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