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辅助蒸发的热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2337.5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森林;孟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华享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27/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11137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阀 四通阀 连通 工作模式 热泵系统 压缩机 太阳能蒸发器 太阳能辅助 接口关闭 接口连通 顺次相连 节流阀 冷凝器 蒸发器 蒸发 能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辅助蒸发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节流阀、三通阀、蒸发器和太阳能蒸发器,压缩机的两端分别与四通阀的D接口和S接口相连,四通阀的C接口、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三通阀第一接口顺次相连,四通阀的E接口接三通阀第二接口,三通阀第三接口、太阳能蒸发器和压缩机顺次相连;热泵系统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四通阀的D接口和C接口连通,S接口和E接口连通,三通阀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接口关闭,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四通阀的D接口和C接口连通,S接口和E接口连通,三通阀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第二接口关闭。本发明利用太阳能辅助蒸发,减少原有热泵系统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辅助蒸发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获取低位热能,经过能量转换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位热能的装置。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相似,二者的主要部件都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
现有的热泵系统已具有制冷和制热双重功能,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热泵系统的能耗日益增加,而太阳能作为一种热源,有近乎无限使用、无污染等优点,有必要将太阳能应用到热泵系统中,以减少热泵系统原有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辅助蒸发的热泵系统,利用太阳能辅助蒸发,减少原热泵系统的能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辅助蒸发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节流阀、三通阀、蒸发器和太阳能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两端分别与四通阀的D接口和S接口相连,四通阀的C接口、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顺次相连,四通阀的E接口接三通阀的第二接口,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太阳能蒸发器和压缩机顺次相连;所述热泵系统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四通阀的D接口和C接口连通,S接口和E接口连通,三通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接口关闭,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四通阀的D接口和C接口连通,S接口和E接口连通,三通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第二接口关闭。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蒸发器包括密封箱,所述密封箱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覆盖有透光板,所述密封箱内固定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固定有多根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入端接三通阀的第三接口,所述输出端连接压缩机。
优选的,所有导热管均紧贴在导热板的下表面,且所有导热管彼此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有导热管的同一端均连接有同一输入管,所有导热管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同一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与所述导热管垂直设置,输入端与输入管相连,输出端与输出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密封箱内在导热板的下方设有隔热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热泵系统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太阳能蒸发器参与制热,通过太阳能蒸发器吸收太阳能对管路中的冷媒进行制热,以辅助冷媒蒸发,从而降低热泵系统原有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辅助蒸发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蒸发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蒸发器在俯视视角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辅助蒸发的热泵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冷凝器3、节流阀4、三通阀7、蒸发器6和太阳能蒸发器5,压缩机1、四通阀2、冷凝器3、节流阀4和蒸发器6形成现有的热泵系统,当然现有的热泵系统还可包括常规的气液分离器、过滤器等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华享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华享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2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