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池塘工业化系统开展斑点叉尾鮰综合养殖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52401.X 申请日: 2019-10-09
公开(公告)号: CN110558257A 公开(公告)日: 2019-12-13
发明(设计)人: 郭闯;张朝晖;陈焕根;盖建军;张岩;黄春贵;李琴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分类号: A01K61/10 分类号: A01K61/10;A01K61/59;A01K61/51;A01K63/00;A01K63/04;A01G22/22;A01G22/00;A23K50/80;C02F3/32;C02F103/20
代理公司: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210036 江苏省南***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放养 斑点叉尾鮰 浮床 养殖 工业化养殖 南美白对虾 苗种放养 生态净化 生态效益 水稻收割 水稻栽种 养殖水槽 养殖水体 养殖系统 原位修复 螺蛳 净化区 鱼种 捕获 水产品 池塘 栽种 水稻 应用 生产 管理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原理上科学可行、生产上易于操作与实现、经济效益上易于养殖者采纳应用的在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开展斑点叉尾鮰综合养殖的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种养前的准备、苗种放养、净化区浮床水稻栽种、种养管理、水产品种的捕获、水稻收割。本发明通过养殖水槽内斑点叉尾鮰鱼种的适当放养密度,提高其放养规格,通过周年养殖,错峰高价出售1.5kg/尾左右畅销规格的商品鮰鱼;同时在生态净化区内适度放养一定比例的鲢、鳙、胭脂鱼、南美白对虾、螺蛳,以及栽种5%‑8%的浮床水稻,通过综合种养措施,较佳地发挥其对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作用,显著增加了整个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益、综合产出及经济效益,有较强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池塘工业化系统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是指利用部分池塘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曝气和集排污装备的系列水槽(槽体可为砖混结构或者不锈钢结构等)作为养殖区(包括推水区、养殖水槽、集排污区),并将其余的池塘水面进行适当改造后作为生态净化区。在养殖区内进行类似于“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在生态净化区内放养其它水产品种。通过集排污及定期吸污措施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预期实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利用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开展水产养殖,具有的优势包括:日常管理方便、节约土地和水资源以及劳动力成本;商品鱼外形好口感佳、苗种成活率高;单个池塘内可以建设多个养殖水槽,实现多品种的独立单元养殖,可以多规格放养和错时捕捞销售;便于实施鱼病防控措施,节省用药成本;相比较于传统池塘养殖,饲料系数低、商品鱼售价高。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的这些优势体现出了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改进升级,瑜不掩瑕,该系统中应用的池塘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除形状更规整、水体较深之外,以及设定特定区域(养殖水槽)对养殖品种进行“圈养”之外,在池塘的结构和功能上并无根本性的革新,加之养殖单元(养殖水槽)在动力、气动、集排污、污水处理等子系统在技术实现上仍有较明显的不足,倘若养殖者对系统原理没有深入理解,以及在品种选择、饲料投喂、疫病防控、水质调控等技术环节把关不严格的情况下,则极易发生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鱼病多发、亏本弃养的现象,继而会危害养殖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公知技术常识中,水产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60%以上,而投喂的饲料仅有约30%的营养物质被养殖动物吸收和生长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以残饵、鱼类粪便散逸于养殖水体中。就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来说,1)囿于该系统现有的集排污工艺水平,对残饵、鱼类粪便的排除率往往不足20%,逸散于净化区池塘水体的残饵、鱼类粪便等营养物质极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中有机悬浮物多、藻类丰富、透明度低,水质条件恶化现象常见;2)按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的适宜设计产量(100kg/m2)来放养斑点叉尾鮰,养殖个体在聚群争食投喂的饲料时,其较硬的背鳍、胸鳍、臀鳍容易造成彼此擦伤,容易发生水霉病、出血病、肠套叠等疫病;3)斑点叉尾鮰贪食,不知饥饱,投喂的饲料利用率不高,水质理化指标检出值往往超出适宜斑点叉尾鮰生长的量值;4)净化区内通过放养鲢、鳙鱼种和施用微生物制剂来调控水质,效果差,综合产出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存在的以上不足,创建出一种原理上科学可行的、生产上易于操作和实现的、经济效益上易于养殖者采纳应用的池塘工业化系统生态高效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合理降低养殖水槽内斑点叉尾鮰鱼种的放养密度,提高其放养规格;

通过周年养殖,错峰高价出售市场畅销规格(1.5kg/尾左右)的商品鮰鱼。同时在生态净化区内适度放养较佳密度的鲢、鳙、胭脂鱼、南美白对虾、螺蛳,以及栽种一定比例(5%-8%)的浮床水稻;

通过上述种养结合生产措施,较佳地发挥其对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作用,显著增加了整个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益、综合产出及经济效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24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