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磺胺类药物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3550.8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王莹莹;邬秀锋;刘远高;苏振贤;黄家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中检达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1/44 | 分类号: | C07C311/44;C07C303/38;C07C303/40;C07C303/44;C07K14/765;C07K14/77;C07K14/795;C07K1/107;C07K16/44;G01N33/532;G01N33/543;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10535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磺胺 类药物 半抗原 人工 抗原 及其 免疫 检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胺类药物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属于免疫检测领域。半抗原结构中具有两个胺基苯磺酰胺的结构,使得制备而成的人工抗原的空间结构更突出,更有利于呈现磺胺类药物的共有特征基团胺基苯磺酰胺,提高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将人工抗原结合ELISA检测技术,磺胺二甲嘧啶的IC50值为0.5μg/L;使用本发明制备的磺胺类药物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实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磺胺类药物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一类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特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人工合成类治疗药物。因其具有广谱、方便易得等特点,通常以亚治疗浓度的药物做为饲料添加剂以预防疾病,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促进动物生长。但人类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易造成SAs在动物组织中残留,继而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在人体内蓄积,危害人类健康。世界规定了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除了从源头上控制SAs的滥用外,对动物源食品中药物的残留进行检测及监控,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学法、理化分析方法和免疫法等。微生物学法简便、费用低,但操作费时且敏感性、特异性等特性较差,在定性定量上都存在困难,不能满足现代残留检测的需要,甚至有些检测结果还达不到最高残留限量的要求。理化分析方法常作为验证方法用于测定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残留,如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液-质联用(HPLC-MS)等但由于设备仪器昂贵,检测时间长,且需专业人员操作,因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场快速检测。而免疫学检测技术因其具有经济、快速、技术要点低、操作简便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复杂基质痕量组分的分离或检测。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现已逐渐成为快速筛选检测有毒有害残留物的主要方法之一,也为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关键是抗原和抗体的性能决定的,而抗原和抗体的关键又是基于相应药物的半抗原。虽然磺胺类药物本身具有活性基团,但由于药物的活性基团就是磺胺类药物的强识别基团,直接制备的人工抗原存在灵敏度差、交叉反应率低的缺点,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因此需设计出具有更高识别度的完全抗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提供一种磺胺类药物半抗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提供一种磺胺类药物人工抗原。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提供磺胺类药物人工抗原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半抗原,所述半抗原具有的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出了前面所述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a和化合物b反应得到化合物c;
2)化合物c水解得到半抗原
其中,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
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
化合物c的结构式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在三乙胺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经萃取和柱层析纯化后得化合物c;
(2)化合物c在强碱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萃取和重结晶后得半抗原。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人工抗原,所述人工抗原为前面所述的半抗原与蛋白载体偶联得到,所述人工抗原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中检达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中检达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35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盖组件及利用该端盖组件的容器
- 下一篇:一种煤巷瓦斯抽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