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叠置在彼此之上的两个集装箱相互连接的联接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3626.7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提·佰德科;沃尔夫冈·蒂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不莱梅赛柯船用设备中心有限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02 | 分类号: | B65D88/02;B65D88/12;B63B2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将叠置 彼此 之上 两个 集装箱 相互 连接 联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堆叠在彼此之上的两个集装箱的联接件(10),特别是在船的甲板上进行连接,该联接件具有第一联接突出部(11)和第二联接突出部(12),所述第一联接突出部设计成用于接合并且预锁定到第一集装箱的包角中,所述第二联接突出部具有柄(14)和沿集装箱的纵向方向看侧向地布置在柄(14)处的锁定鼻状部(15),该锁定鼻状部具有远离柄(14)下降的肩部(16)。为了进一步改进联接件的安全性,根据本发明的联接件(10)特征在于,下降的肩部(16)相对于水平平面(20)的角度(γ;α、β)远离柄(14)变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叠置在彼此之上的两个集装箱相互连接的联接件,特别是在船的甲板上进行连接,该联接件具有第一联接突出部和第二联接突出部,第一联接突出部构造成用于接合和预锁定到第一集装箱的包角中,而第二联接突出部具有柄和沿集装箱的纵向方向看侧向地布置在柄处的锁定鼻状部,锁定鼻状部具有远离柄下降的肩部。
背景技术
这种联接件主要从EP 1 534 612 B1但也从EP 1 784 348 B1或EP 2 892 828 B1已知,它们分别源自本申请人。具体地,涉及所谓的全自动扭锁(FullAutomaticTwistlock-FAT),当第一集装箱被放置到船上并且在此被放置在第二集装箱上时,该全自动扭锁将第一集装箱与第二集装箱全自动地锁定,并且当第一集装箱被移除(卸载)并且在此由起重机再次从第二集装箱提升时,该全自动扭锁也又全自动地解锁。
这种联接件用于在船的甲板处(在舱盖上)将作为集装箱堆垛运输的集装箱相互连接。在此,最下层的集装箱有时也借助较高的层的绑扎桥集装箱附加地通过绑扎杆进行固定。然而,联接件常常是较高的层的集装箱在海运期间免于遗失的唯一固定件。
在集装箱装载(加载)时,在码头上,装卸工人首先将联接件以其第一(上)联接突出部插入待装载的集装箱的四个下包角中,并且将其预锁定在该处。现在,集装箱由起重机(集装箱桥)提升到船的甲板处,并且在该处放下在已装载的集装箱上。在此,第二(下)联接突出部穿入已装载的集装箱的四个上包角中。在集装箱的现在叠置的状态中,第二联接突出部接合到已经装载的、现在位于下方的集装箱的上包角中,并且以这种方式对新装载的、现在位于上方的集装箱进行固定,防止在海运期间丢失。这种状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称为联接状态。
在海运期间,由于船的滚动运动,仅在集装箱的一个纵向侧上产生提升力,而在另一纵向侧上产生压力。这些压力防止位于上方集装箱水平移动,使得两个联接件在提升力所作用于的另一纵向侧上不能解锁。在卸载(移除)位于上方的集装箱时,该集装箱又被起重机提升。现在,在集装箱的两个纵向侧上,即在所有四个联接件上产生拉力。由此,当锁定鼻状部的倾斜的肩部撞到位于下方的集装箱的上包角中的长孔的棱边上时,下部的(第二)联接突出部现在与位于下方的集装箱的包角脱开接合。由于倾斜下降的肩部,产生即水平的分力,该分力将联接件压到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联接件能从包角中脱出(抽出)。这在EP1 534 612B1中详细描述。
在现有技术中,上肩部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地向外下降。由此,作用到肩部上的水平分力和作用到联接件上的水平的分力在锁定鼻状部的整个深度上大小相同。此外,在所分配的包角中存在下联接突出部的一定的垂直间隙,该间隙应最小化。虽然根据这里引用的现有技术设计的联接件在期间长年的实践中已证明是可靠的。然而仍必须进一步改进其安全性是有效的。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所基于的问题是进一步改进前述的联接件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联接件特征在于,下降的肩部相对于水平平面的角度(随着)远离柄(而)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不莱梅赛柯船用设备中心有限两合公司,未经不莱梅赛柯船用设备中心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3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