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4696.4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1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包山虎;朱莹;金平实;黄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变色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底;以及依次形成所述透明基底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镍酸锂离子储存层、离子传导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镍酸锂离子储存层为镍酸锂薄膜,且该镍酸锂薄膜的内部锂离子沿薄膜厚度方向以0~50at%的浓度梯度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酸锂离子储存层的厚度为50~500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镍酸锂离子储存层中锂离子的浓度计算,所述镍酸锂离子储存层包括富锂层和贫锂层;所述富锂层中锂离子的浓度20~50at%,所述贫锂层中锂离子的浓度为0~20at%;优选地,所述富锂层的厚度为不超过100 nm;所述贫锂层的厚度不超过40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一透明导电层选自FTO透明导电电极、ITO透明导电电极、AZO透明导电电极、ATO透明导电电极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50~500 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为玻璃基材、或PET基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传导层选自LiTaO3或LiNbO3;所述离子传导层的厚度为30~500 n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为氧化钨薄膜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100~500 n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还分布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氮化硅层、氧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铝层中的一种;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0~400 n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磁控溅射和/或反应性溅射的方法依次在透明基底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镍酸锂离子储存层、离子传导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镍酸锂离子储存层的制备方法包括:选用镍酸锂陶瓷作为靶材,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基材表面沉积所述镍酸锂离子储存层;所述镍酸锂陶瓷的化学组成为LixNiyOz,其中x:y:z=(1~1.2):(1~1.2):(1.5~2.5);所述直流磁控溅射法的参数包括:保持本底真空≤10-4 Pa;溅射气体为氩气和氧气,总压强为0.5~2.0 Pa,氧分压占0~50%;靶材与基材的垂直距离为10~20 cm;沉积温度为15~300℃;施加在所述靶材上的直流电源功率为30~200 W或者功率密度为0.6~4.4 W/cm2;沉积时间为10~60 分钟。
10.根据权利要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沉积所述镍酸锂离子储存层之前,将靶材进行预溅射处理;所述预溅射处理的参数包括:直流电源功率30~200 W或功率密度为0.6 ~4.4 W/cm2;气氛为氩气;气体压力为0.5~2.0 Pa;时间5~30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46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