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5115.9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9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邓松强;王连香;邹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武汉市博思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23 | 分类号: | G01N23/223;G01N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重金属 浓度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螯合树脂片;(b)将所述螯合树脂片置于所述液体中,以使所述液体中重金属富集在所述螯合树脂片内;(c)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富集有所述重金属的所述螯合树脂片,得到测定值;(d)根据所述测定值计算所述液体中的重金属浓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方法,利用螯合树脂片,使水体与土壤浸出液中的重金属在其中进行富集浓缩,再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简化了水体与土壤浸出液重金属污染检测操作流程,实现了水体与土壤浸出液重金属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由于其不可降解、易于生物富集,在水体或土壤中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对生态环境、动植物系统产生危害,最终将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同时,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凭肉眼很难观察出污染的情况以及程度,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了解其污染状况。因此,水体和土壤重金属的监测,是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必要前提与重要基础。
当前,重金属监测的效率已成为制约水体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当污水处理厂受到重金属污染负荷冲击时,活性污泥活性会受到严重抑制,导致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出水水质不达标,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工艺和饮用水安全。当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时,往往需要快速确定重金属类型和污染程度,以供快速应急决策和处置。另一方面,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常常采用固化稳定化等技术进行修复,通常需要使用土壤浸出毒性检测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修复效果是否达标。然而,目前水体重金属检测周期通常为3-5天,土壤重金属检测周期通常为10-15天,已成为制约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重金属快速、在线检测技术,可有效提升水体重金属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缩短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周期。
目前较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在应用于水体及土壤浸出液的快速在线检测时,均存在一定缺陷。传统的水体重金属分析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等,其准确度和精确度较高且技术成熟,但均需将样品于实验室进行测定,并且具有预处理复杂、检测速度慢、成本高昂等问题,无法用于现场进行测定。水体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方法有试纸分析检测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等,其中,试纸分析检测法成本低、操作简便但其检出限相对较高;阳极溶出伏安法灵敏度高,但其仅可用于饮用水等干净水体重金属的直接检测,并存在样品预处理繁琐、配套试剂较多等缺点。因此,目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迫切需要研发重金属快速在线检测的新技术和新装备。
另一方面,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ay Fluorescence,XRF)可以对多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同时分析,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固体中的重金属。目前,手持式XRF已广泛应用于土壤等各种固体的重金属现场检测,它不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能够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固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并且其准确度接近实验室结果,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分析速度快、非破坏分析等优点。然而,由于水体中重金属浓度通常极低,且液体样品容易产生较高的X射线背景值,导致XRF检测水体重金属的检出限高、灵敏度低。因此,XRF不能直接应用于水体重金属检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水体与土壤浸出液等液体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螯合树脂片;
(b)将所述螯合树脂片置于所述液体中,以使所述液体中重金属富集在所述螯合树脂片内;
(c)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富集有所述重金属的所述螯合树脂片,得到测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武汉市博思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武汉市博思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5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