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皮给药贴及经皮给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5861.8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0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倩;叶乐;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皮给药贴及经皮给药方法,包括:药物补给结构、控制装置、电动力给药模块、微针阵列驱动模块、第一储药池和第二储药池;第一储药池位于药物补给结构与电动力给药模块之间,第二储药池位于电动力给药模块和微针阵列驱动模块之间;控制装置分别与电动力给药模块和微针阵列驱动模块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在电动力给药模块与微针阵列驱动模块之间施加电场,促使药物从第一储药池传输到第二储药池的同时,通过微针阵列驱动模块穿过皮肤角质层,并且通过调节电场大小可实现药物穿过皮肤角质层的速率,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皮给药贴及经皮给药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经皮给药技术可以使药物在人体内缓慢释放且保持有效浓度范围内。然而,经皮给药往往受到人体皮肤角质层的阻碍无法很好地进入人体内。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微针阵列、超声导入、电致穿孔、离子导入或激光微孔等技术实现经皮给药,以促进药物穿过角质层进入人体内。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患者的用药剂量需要随着病情的变化做出调整,而这些技术的给药速率往往难以在单片经皮给药贴上进行调整,这就导致目前的经皮给药方式与实际应用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经皮给药贴及经皮给药方法,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经皮给药贴,包括:药物补给结构、控制装置、电动力给药模块、微针阵列驱动模块、第一储药池和第二储药池;
所述第一储药池位于所述药物补给结构与所述电动力给药模块之间,所述第二储药池位于所述电动力给药模块和所述微针阵列驱动模块之间;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动力给药模块和所述微针阵列驱动模块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经皮给药方法,应用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经皮给药贴中的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电动力给药模块和微针阵列驱动模块施加电场,以使第一储药池中的药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泵入第二储药池并通过所述微针阵列驱动模块穿过皮肤角质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装置在电动力给药模块和微针阵列驱动模块施加电场,促使药物从第一储药池传输到第二储药池的同时,通过微针阵列驱动模块穿过皮肤角质层,并且通过控制电场大小可调节药物穿过皮肤角质层的速率,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经皮给药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经皮给药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经皮给药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经皮给药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未经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58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容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厂用低压电动机反时限过负荷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