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周期四相Z互补序列对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6689.8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军;曾悦;曾凡鑫;张力生;叶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J13/00 | 分类号: | H04J13/00;H04J1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期 互补 序列 信号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通信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信系统中非周期四相Z互补序列对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一组零相关区宽度为Z的非周期二元Z互补序列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系统技术领域,涉及非周期四相Z互补序列对生成领域;具体涉及通信系统中非周期四相Z互补序列对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非周期Z互补序列对由两条同长度的序列构成,其特点在于这两条序列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的和在时移原点附近有一零相关区(zero correlation zone,简称ZCZ),在ZCZ区内,和具有像冲激函数的特征。特别地,当ZCZ区包含全部异相关函数时,非周期Z互补序列对就退化为传统的非周期互补序列对,亦称戈莱互补序列对。非周期Z互补序列对的数量远大于戈莱互补序列对。非周期互补序列对广泛应用于通信的同步,也可作为雷达信号,等等。在2007年,非周期二元Z互补序列对的概念被提出(P.Z.Fan,W.N.Yuan,and Y.F.Tu,“Z-complementary binary sequences,”IEEE Signal Process.Lett.,vol.14,no.8,pp.509–512,Aug.2007)。2010年,非周期四相Z互补序列对的概念被定义(X.D.Li,P.Z.Fan,X.H.Tang,and L.Hao,“Quadriphase Z-Complementary Sequences”,IEICE Trans.onFundamentals,vol.E93-A,no.11,pp.2251-2257,Nov.2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66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