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钢多级用高强钢坯料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6748.1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翟冬雨;洪君;吴俊平;方磊;姜金星;杜海军;刘帅;陈飞;刘汝营;李震波;张臣臣;郝晔;严生平;刘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2;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2C38/32;C22C38/38;C22C38/44;C22C38/46;C22C38/48 |
代理公司: | 32256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谈倩;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种 成分体系 交货 高强度结构 生产作业率 钢铁冶炼 交货状态 性能要求 冶炼钢种 有效减少 有效控制 钢坯料 钢铁厂 使用率 包晶 低碳 坯料 合金 库存 替代 客户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钢多级用高强钢坯料生产方法,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根据客户对高强度结构用钢的使用需求及产品交货状态要求进行冶炼钢种种类区分,对Q690及以下级别钢种中不采用QT状态交货的产品按C<0.080%的低碳类成分体系设计成分,对采用QT状态交货的产品按0.08%≤C<0.22%的包晶及中碳类成分体系设计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其他合金,满足产品不同级别不同厚度性能要求。通过这种设计思路有效减少钢种数量,并且大大提高了钢种的替代使用率,库存坯料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钢铁厂的生产作业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钢多级用高强钢坯料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企业在板材制造过程中,生产制造量与订单量差异很大,生产量是按炉次重量的倍数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制造过程经常会产生余坯。余坯在生产过程中不容易被消化,坯料积压往往会几年处理不掉,对企业的资金占用率大,钢种冶炼成本提升。尤其高强度用钢市场用量不大,订单量分散且少,坯料很难应用到其它钢种去使用。因此,进行一种合理的成分设计,满足制造产品能应用于各种用途的高强用钢要求,起到产品替代作用,对降低钢种冶炼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益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钢多级用高强钢坯料生产方法,包括
S1、根据客户对高强度结构用钢的使用需求及产品交货状态要求进行冶炼钢种种类区分,对Q690及以下级别钢种中不采用QT状态交货的产品按C<0.080%的低碳类成分体系设计成分,对采用QT状态交货的产品按0.08%≤C<0.22%的包晶及中碳类成分体系设计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其他合金,满足不同级别、不同厚度产品性能要求;
S2、冶炼流程设计为:铁水脱硫→BOF冶炼→LF精炼→RH真空处理→CCM浇铸;
S3、不采用QT状态交货的产品成分设计为:C:0.040%~0.080%,Mn:1.50%~1.70%,Si:0.20%~0.40%,P≤0.015%,S≤0.003%,Nb:0.030%~0.050%,Al:0.020%~0.055%,Ti:0.008%~0.020%,B:0.0010%~0.0030%,V:0.010%~0.030%,Ni≤0.50%,Cr≤0.30%,Mo≤0.10%,Ca:0.0008%~0.0035%,N≤0.0060%,H≤0.00020%,Ceq:0.39%~0.49%;制造过程中根据Q460~Q690产品的具体钢级要求调整Cr、Ni、Mo元素含量达到碳当量范围,满足不同级别、不同厚度产品性能要求;
采用QT状态交货的产品成分设计为:C:0.15%~0.19%,Mn:1.00%~1.30%,Si:0.20%~0.40%,P≤0.015%,S≤0.003%,Nb:0.020%~0.040%,Al:0.030%~0.060%,Ti:0.008%~0.020%,B:0.0010%~0.0030%,V:0.020%~0.050%,Ni≤1.3%,Cr≤0.50%,Mo≤0.50%,Ca:0.0008%~0.0035%,N≤0.0060%,H≤0.00020%,Ceq:0.40%~0.73%;制造过程中根据Q460~Q1300产品的具体钢级要求调整Cr、Ni、Mo元素含量达到碳当量范围,满足不同级别、不同厚度产品性能要求;
S4、冶炼后的余坯进行余坯替代管理,优先用于后续订单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6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