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6993.2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0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卫;马双;陈启远;黄晓军;王景花;黄毅忱;孟祥林;劳家仁;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卓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8 | 分类号: | B04C5/08;B04C5/14;B04C5/00 |
代理公司: | 31229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旋风分离器 分离效率 大封头 进气口 旋风分离器 捕集粉尘 固定环板 环形封闭 立式结构 内部流场 气流夹带 蜗壳出口 旋风分离 反射锥 螺旋带 内旋流 排灰口 排气口 外筒体 中筒体 中心管 转折处 总阻力 返混 封头 灰斗 减小 双锥 外旋 液滴 粉尘 | ||
1.一种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排气口(1)、中心管(2)、中封头(3)、中筒体(4)、螺旋带(5)、左大封头(6)、蜗壳出口(7)、外筒体(8)、导向双锥(9)、固定环板(11)、右大封头(12)、反射锥组件(13)、防涡组件(14)、排灰口(15)、灰斗(16)、环形封闭板(17)和进气口(22);中封头(3)设置在中筒体(4)的一端,进气口(22)垂直连接在中筒体(4)的一端,中筒体(4)的另一端通过环形封闭板(17)封闭并插入在外筒体(8)的一端内部,若干个蜗壳出口(7)分别间隔设置在中筒体(4)的另一端与外筒体(8)之间,使中筒体(4)通过蜗壳出口(7)与外筒体(8)连通;中心管(2)设置在中筒体(4)内,中心管(2)的一端延伸到外筒体(8)的一端外部并与排气口(1)连接,中心管(2)的另一端贯穿环形封闭板(17)并延伸到外筒体(8)的一端内部;螺旋带(5)设置在中心管(2)与中筒体(4)之间,中心管(2)通过螺旋带(5)与中筒体(4)连通;外筒体(8)的两端分别通过左大封头(6)和右大封头(12)封闭,反射锥组件(13)设置在外筒体(8)的另一端内部并与右大封头(12)连接固定,防涡组件(14)通过固定环板(11)安装在外筒体(8)的另一端内部,反射锥组件(13)的一端插入在防涡组件(14)内,且反射锥组件(13)与防涡组件(14)之间留有环形间隙;导向双锥(9)设置在外筒体(8)内,防涡组件(14)的一端插入在导向双锥(9)内,且防涡组件(14)与导向双锥(9)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灰斗(16)安装在外筒体(8)的另一端底部并与外筒体(8)连通,排灰口(15)位于灰斗(16)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管(2)、中封头(3)、中筒体(4)、螺旋带(5)、左大封头(6)、外筒体(8)、导向双锥(9)、固定环板(11)、右大封头(12)、反射锥组件(13)防涡组件(14)和环形封闭板(17)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若干个蜗壳出口(7)在外筒体(8)内关于中筒体(4)的中轴线对称布置,蜗壳出口(7)包括蜗壳底板(19)、蜗壳板(20)和蜗壳顶板(21),蜗壳底板(19)、两块蜗壳板(20)和蜗壳顶板(21)连接形成倾斜设置的管状出口,且蜗壳底板(19)及蜗壳顶板(2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角夹角的范围为30~75°,蜗壳出口(7)的横截面的长宽比的范围是1.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带(5)是由若干个螺旋片(51)依次连接构成的等距螺旋状结构,且螺旋带(5)的旋转方向与蜗壳出口(7)的倾斜方向一致,螺旋带(5)的节距与中心管(2)的直径之比的范围是0.8-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双锥(9)包括前锥(91)和后锥(92),前锥(91)为前大后小的锥形结构,后锥(92)为前小后大的锥形结构,且前锥(91)的后端与后锥(92)的前端等径并同轴焊接,前锥(91)的锥体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为8-30°,后锥(92)的锥体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为45-80°;导向双锥(9)的小端直径与外筒体(8)的直径之比的范围是0.25-0.6;前锥(91)的前端与外筒体(8)的前端之间距离与外筒体(8)的直径之比的范围是1.8-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涡组件(14)包括防涡锥(141)和防涡筒(142),防涡锥(141)为前大后小的锥形结构,防涡筒(142)的前端同轴连接在防涡锥(141)的中部,防涡锥(141)的锥体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为8-30°;防涡组件(14)插入导向双锥(9)的深度为(D0-D3)/(2tgβ)+0~100,其中,D0为外筒体(8)的直径,D3为导向双锥(9)的小端直径,β为导向双锥(9)的后锥(92)锥体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防涡锥(141)的大端直径与导向双锥(9)的小端直径之比的范围是0.65-0.9;防涡组件(14)的总长与防涡组件(14)插入导向双锥(9)的深度之比的范围是2.5-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卓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卓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69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