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铠装电缆与监测仪器的连接装置及吊装式测量仪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7137.9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姜景捷;马秀敏;彭华;李振;孙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47/01 | 分类号: | E21B47/01 |
代理公司: | 11463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毕翔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铠装电缆 柔性段 牵引绳 电连接 监测仪器 底端 电缆 测量仪器 连接装置 松弛状态 稳定时长 信号干扰 吊装式 连接端 软连接 外壁 晃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铠装电缆与监测仪器的连接装置包括柔性段、第一牵引绳和连接端;柔性段为电缆,柔性段的底端与连接端的顶部电连接,柔性段的顶端用于和铠装电缆电连接;第一牵引绳的底端与连接端的顶部连接,第一牵引绳的顶端用于固定连接铠装电缆的外壁;连接端的底部用于安装监测仪器。本发明方案通过柔性段将铠装电缆与仪器的电连接,利用第一牵引绳、柔性段实现铠装电缆与仪器的软连接,工作中第一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使得安装在连接端的仪器能够减少来自铠装电缆的振动和晃动,缩短仪器初期的稳定时长,降低信号干扰;在仪器出现故障时能迅速将仪器与电缆分离,缩短故障仪器的更换时间。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吊装式测量仪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孔测量、监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铠装电缆与监测仪器的连接装置及吊装式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钻孔监测仪器是获取低干扰地球物理、化学监测数据的重要方法,为地质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钻孔深度越深,对安装仪器的电缆的强度需求越高,铠装电缆是钻孔监测仪器安装使用的重要选择。铠装电缆装配到监测仪器上,通过外铠承担仪器和电缆本身的重量,保障在工作过程中不会由于电缆断裂导致仪器工作失效。
在现有技术中,铠装电缆直接通过末端的密封结构、连接结构连接到仪器上。由于结构设计的特点,铠装电缆与仪器硬性连接后电缆的弹力、重力等额外力很容易传递到监测仪器上去,这些活动对监测仪器的姿态产生了长期的、不确定的影响,极大延长了高灵敏的监测仪器的初期稳定时间,地表的干扰也容易通过电缆线的外铠传递到井下,对测量产生干扰。
另外,由于铠装电缆与仪器之间的密封结构与承重结构一体,结构力强度较高,在安装出现故障时难以实现单独将电缆从钻孔中简易取出,钻孔中存在的铠装电缆提高了事故处理的难度和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铠装电缆与监测仪器的连接装置,其能够减少仪器初期的稳定时长,降低仪器出现故障后的处理难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式测量仪器,其能够提高井下高灵敏测量、监测仪器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铠装电缆与监测仪器的连接装置,其包括柔性段、第一牵引绳和连接端;所述柔性段为电缆,所述柔性段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端的顶部电连接,所述柔性段的顶端用于和铠装电缆电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端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的顶端用于固定连接铠装电缆的外壁;所述连接端的底部用于安装监测仪器。
铠装电缆与监测仪器的连接装置整体包括三部分:第一牵引绳、柔性段、连接端,第一牵引绳、柔性段分别和连接端悬吊连接,其中,柔性段为不带外铠的电缆,与外铠刚度较大的铠装电缆相比,柔性段可柔性弯曲,用于实现连接端的仪器与铠装电缆的电连接,而第一牵引绳用于悬吊连接端,防止柔性段被扯断。使用时,柔性段与井内的铠装电缆电连接,而连接端位于下部用于安装井下所需的测量、监测仪器。其中,第一牵引绳、柔性段实现了铠装电缆与连接端中仪器的软连接,铠装电缆的上下振动、左右晃动和摆动被柔性连接结构所缓解,仪器不容易受到干涉和影响,能够尽快稳定从而实现精准测量和监测。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设置于所述柔性段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端顶部之间,所述柔性段通过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连接端电连接。其技术效果在于:在实验室可以完成完整的仪器密封性测试,避免工作现场密封仪器,降低仪器的故障风险。其中,第一接头可以为设置在连接端的插头/插座焊接固定,或者为引出电缆,电缆上可包含插头/插座,为第二、第三接头预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7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