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组件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7781.6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5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曾兴贵;黄海生;林晓东;张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C3/34 |
代理公司: | 35212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管片 横向钢筋 钢筋混凝土柱 钢筋套筒 加固组件 两端延伸 内埋 植筋 延性 纵向受力筋 工厂预制 承载力 两端部 装配式 复数 延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组件及加固方法,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一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内埋设有第一U型横向钢筋,所述第一U型横向钢筋的两端延伸部延伸出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的两端;一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内埋设有第二U型横向钢筋,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两端部埋设有钢筋套筒,所述钢筋套筒用以套设所述第一U型横向钢筋的两端延伸部;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U型槽口底部均开设有复数植筋槽,植筋槽内设置有纵向受力筋。本发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同时采用工厂预制U型构件加固既有构件,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湿作业,还可以加快RC柱的加固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组件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既有建筑中的结构柱,是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承重构件,特别是桥梁结构中的桥墩柱,是结构中唯一的抗侧力和竖向受力构件,其一旦失效将直接导致结构的整体倒塌。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随着使用需求的日益饱和,建筑物需要提高其原设计等级,改变其使用功能,或加固改造工程增加恒或活载,钢筋混凝土柱常出现轴压比值过高的现象,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而需要加固。此外,由于施工质量问题、材料老化、使用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与突发事故等原因,大量早期的钢筋混凝土柱已经产生强度降低和变形能力不足的现象,亟需通过加固来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
增大截面法因取材方便,施工工艺简单且效果可靠,被广泛用于结构柱的加固中。虽然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但该方法多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导致施工工期较长,且现场湿作业多,对周边环境影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组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同时采用工厂预制U型构件加固既有构件,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湿作业,还可以加快RC柱的加固速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上述技术问题之一的:
一种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一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内埋设有第一U型横向钢筋,所述第一U型横向钢筋的朝向与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一U型横向钢筋的两端延伸部延伸出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的两端;
一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内埋设有第二U型横向钢筋,所述第二U型横向钢筋的朝向与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两端部埋设有钢筋套筒,所述钢筋套筒用以套设所述第一U型横向钢筋的两端延伸部;各所述钢筋套筒的侧部设置有灌浆管,所述灌浆管穿设过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侧部,所述第二U型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钢筋套筒底部连接;
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U型槽口底部均开设有复数植筋槽,各所述植筋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长度方向一致,各所述植筋槽内设置有纵向受力筋,各所述纵向受力筋通过植筋胶固定在所述植筋槽内;
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通过U型槽口抱合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外部,所述第一U型横向钢筋的两端延伸部套入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两端的钢筋套筒内,所述钢筋套筒内还灌装有用于固定延伸部的浆体;二所述U型槽口的形状与钢筋混凝土柱的形状相匹配,且各所述U型槽口通过一粘接层与钢筋混凝土柱的外表面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受力筋为钢筋、玻璃纤维筋、玄武岩纤维筋或者碳纤维筋。
进一步地,所述浆体为水泥基浆体、环氧树脂类浆体。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装配式加固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同时采用工厂预制U型构件加固既有构件,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湿作业,还可以加快RC柱的加固速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上述技术问题之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学院,未经莆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7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