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黄热病毒的引物组合、试剂盒和PSR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9675.1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8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张乔;杨宇;刘威;林楠;张晓龙;刘丽娟;孙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黄热病 引物 组合 试剂盒 psr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黄热病毒的引物组合、试剂盒和PSR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用引物组合对待测样品进行PSR反应,检测PSR反应产物,确定待测样品是否含有黄热病毒。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仅需将反应体系放入61‑67℃恒温水浴锅中即可完成反应;结果鉴定简便:可通过肉眼观察显色结果,或者通过荧光扩增仪判断结果,或者通过浊度仪判断结果;快速、高效扩增;特异性强:引物组合仅能扩增黄热病毒多聚蛋白基因的RNA;灵敏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黄热病毒的引物组合、试剂盒和PSR方法。
背景技术
黄热病(yellow fever)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俗称“黄杰克”、“黑呕”,由于死者身上出现微黄颜色而得名,是18至19世纪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由黄热病毒(yellowfevervirus,YFV)引起,经蚊类媒介传播给灵长目动物或者人。人对该病毒普遍敏感,不论性别、年龄或者种族,在某些流行的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危害巨大。在黄热病流行地区,其已严重威胁到公众的健康,很多非疫区的人,由于去过非洲和南美洲的流行地区旅行或工作而感染黄热病毒导致发病死亡。
黄热病毒是属于黄热病科(family Flaviviridae)、黄热病毒属(genusFlavivirus)的典型代表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病毒颗粒是20面体的球形,直径大约40nm-60nm。外有脂蛋白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遗传物质是RNA。基因组全长为10862个核苷酸,长约11Kb,编码3种结构蛋白C(衣壳蛋白)、M(膜蛋白)、E(包膜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a、NS3、NS4a、NS4a、NS5。其中,结构蛋白的作用是形成病毒颗粒,保持病毒的外形形态,影响病毒的病原性和免疫原性。黄热病毒抵抗力较弱,既不耐酸,又不耐热,在60℃条件下30分钟即可灭活。在甘油中存活数月保存数月,在冰冻干燥的条件下可以存活2年以上。毒株在-70℃条件下可存活10年,并且依然具有感染性。该病毒对气溶胶的耐受性很强,这一特性在军事医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黄热病的潜伏期通常是3-6天,最多可达10天。临床症状以高热、黄疸、头痛、蛋白尿、出血和相对缓脉等为主要表现。此病与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登革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导致的症状有相似性,流行区域也有一定重叠,临床上难以区别。因此,为了对疫情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应对有可能出现的黄热病的暴发,建立一种黄热病毒的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以及产品储备非常有现实意义。
近些年黄热病的数量不断增加,显示黄热病毒进入非流行区的风险与日俱增。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全世界黄热病发病及死亡人数的总数是埃博拉病毒致病和致死人数的1000倍。本病一般成散发状态,若遇到媒介蚊虫大量繁殖,则在人群中引起大的流行,危害巨大。我国既往没有发现有黄热病的传入,实验室也没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但是经济贸易活动、航海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繁荣使得黄热病的传播速度加快,疫区也有扩大的趋势,使其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流行病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我国南方城市的温度和地理特点,适宜传播黄热病毒,为其媒介埃及伊蚊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传递黄热病毒的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等地区,该区域都存在着感染的风险,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处理突发疫情的准备。卫生部门要想密切关注疫情、积极开展防范疫情的准备工作,要提高医务人员对黄热病毒的发现、识别能力。因此,提供一种准确快速检测黄热病毒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黄热病毒的引物组合、试剂盒和PSR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扩增,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黄热病毒的引物组合,具体引物序列如下:
FP:5’-GTGGCCAGTTTGATGAGAGGAAAAAGATCACAGCCCACC-3’;SEQ ID NO.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9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