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的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9820.6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1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3/04 | 分类号: | F16F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科果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3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减震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减震器,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减震结构、支撑板、滑动结构和固定支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固定板的正上方,通过第一侧边连接杆和第二侧边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支座配合安装,减震套筒和减震插杆通过第二连接支座配合安装,减震连接处均为活动结构,可以随机扭转缓冲,在支撑板受到不同方向挤压震动时,能够在限位弹簧、减震弹簧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很好的减震效果,避免固定结构在使用时,如果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震动,对减震器造成折损,通过旋转面板可以在轴杆和轴承的配合下旋转,同时能够实现滑扣沿滑轨滑动,匹配连接件的位移,避免在连接件发生位移时,对减震器扭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现有的减震器一般通过单独的弹簧做减震的主要受力结构,在使用时,在受力不均的状况下,容易导致折损和断裂,而且受力方向单一,达不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根据以上缺点,设计一种多功能的减震器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减震器,解决了现有减震器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的减震器,包括:固定板、减震结构、支撑板、滑动结构和固定支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固定板的正上方,所述减震结构设置在固定板和支撑板之间,所述滑动结构安装在支撑板的顶侧,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两所述固定支座;
所述减震结构包括第一侧边连接杆、限位杆、限位弹簧、第二侧边连接杆、第一连接支座、定位杆、减震弹簧、十字定位架、第二连接支座、减震套筒、复位弹簧和减震插杆,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顶侧面与支撑板的一端底侧面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连接支座,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板底侧面的第一连接支座通过销杆配合插接固定,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板顶侧面的第一连接支座通过销杆配合插接固定,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销杆配合插接固定,所述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杆的圆周面顶侧与第二侧边连接杆的圆周面底侧均竖直固定有限位杆,两所述限位杆之间套接固定有限位弹簧,所述固定板的顶侧面与支撑板的底侧面上下对应焊接固定有定位杆,所述十字定位架设置在两所述定位杆间距的中心位置,所述十字定位架与所述所述定位杆之间均套接固定有减震弹簧,所述固定板的顶侧面中端与支撑板的底侧面中端均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连接支座,所述减震套筒的顶端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支撑板底侧面的第二连接支座的内部,所述减震插杆的底端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固定板顶侧面的第二连接支座内部,所述减震插杆的顶端配合插接在减震套筒的底端内部,所述减震插杆的顶端端部与减震套筒的内腔筒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轨、挡板、限位轴、定位弹簧、活动支座、旋转面板和滑扣,所述支撑板的顶侧面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挡板,所述滑轨设置在两挡板之间,所述滑扣配合卡接在滑轨的顶侧外部,所述旋转面板通过轴杆与轴承配合安装在滑扣的顶侧,所述活动支座通过焊接固定在旋转面板的顶侧,所述限位轴横向贯穿滑扣内部,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与挡板连接固定,所述定位弹簧套接固定在限位轴的外部,所述定位弹簧设置在挡板与滑扣侧面之间。
所述固定板顶侧面的顶侧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侧边连接杆、限位杆、限位弹簧、第二侧边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支座。
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杆与第二侧边连接杆的初始夹角为120°。
所述减震套筒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杆、减震弹簧和十字定位架。
所述滑轨与限位轴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9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