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卤水中铵的脱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0344.X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林;姚俊;郭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5/08 | 分类号: | C25B15/08;C25B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卤水 脱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卤水中铵的脱除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进厂的卤水卸入地槽中,在卤水泵前加入次氯酸钠,由泵提升送至反应高位槽,在反应高位槽中反应1‑2小时,由铵吹除塔顶部自流而下,流经填料层,与风机输送来的压缩空气逆流接触,经压缩空气充分吹除脱铵后流入化盐水储槽备化盐用。本发明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基本无三废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卤水中铵的脱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曾出现过因NCl3积聚而带来的生产隐患,随着使用卤水比例的增加,对电解过程中生成三氯化氮的危害越来越关注。卤水除铵效果不好,生产中产生的三氯化氮在液氯汽化器内富集,液氯包装人员清理汽化器时,排污管内的三氯化氮会发生爆炸,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卤水中铵的脱除方法,它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基本无三废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卤水中铵的脱除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进厂的卤水卸入地槽中, 在卤水泵前加入次氯酸钠, 由泵提升送至反应高位槽, 在反应高位槽中反应1 -2小时, 由铵吹除塔顶部自流而下, 流经填料层, 与风机输送来的压缩空气逆流接触, 经压缩空气充分吹除脱铵后流入化盐水储槽备化盐用。
所述的加入次氯酸钠时需要根据卤水含铵量, 确定加次酸钠比例,通过流量计控制流量 , 经泵叶轮搅拌, 次氯酸钠与卤水混合均匀, 进入高位反应槽进行反应。所述的在卤水泵前加入次氯酸钠, 用离心泵加压混合均匀后进入反应高位槽,在反应高位槽内控制反应时间, 让次氯酸根与卤水中的铵充分反应, 形成比较容易挥发的 NHCl2、NH2Cl,由反应高位槽自流进入铵吹除塔, 与底部鼓风机送来的压缩风逆流接触, 控制风压, 脱除卤水中的铵。所述的反应高位槽中反应1小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发明采用该工艺可连续对卤水进行除铵处理,时间短,除铵效率大大提高。实施后,精盐水中总铵指标一直很低,也不再分析无机铵含量,工艺指标正常。既节省了生产过程中原盐的用量,又消除了三氯化氮爆炸对氯碱安全生产的威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为:卤水除铵是向饱和卤水中加入除铵药剂 NaClO水溶液或氯水生成 NH2Cl,反应方程式如下:NH4++OH-NH4OH,NH4OH NH3+H2O ,NH3+ClO- NH2Cl+OH- ;在卤水除铵过程中, 必须满足生成 NH2Cl 的条件, 即卤水的 pH 值>8, 反应过程中要适当加热。 反应生成的单氯胺是极易挥发的液体, 其沸点为 66-69 ℃, 在水溶液中易分解, 在工艺中采用压缩空气吹出。 在图1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厂卤水卸入地槽中, 在卤水泵前加入次氯酸钠, 由泵提升送至反应高位槽, 在反应高位槽中反应1 h左右, 由铵吹除塔顶部自流而下, 流经填料层, 与风机输送来的压缩空气逆流接触, 经压缩空气充分吹除脱铵后流入化盐水储槽备化盐用。本发明的工艺要点是 改原次氯酸钠加至卤水池为次氯酸钠经流量计控制流量,根据卤水含铵量, 确定加次酸钠比例, 经泵叶轮搅拌, 次氯酸钠与卤水混合均匀, 进入高位反应槽进行反应。 反应充分, 时间短, 除铵效率大大提高, 可实现卤水的连续处理, 为大量使用卤水生产烧碱消除了安全隐患。通过增设卤水池、卤水泵、次氯酸钠高位槽、反应高位槽、铵吹除塔、鼓风机等设备, 将原来卤水处理由曝气吹除间断处理,改造为连续处理。在卤水泵前加入次氯酸钠, 用离心泵加压混合均匀后进入反应高位槽。 在反应高位槽内控制一定的反应时间, 让次氯酸根与卤水中的铵充分反应, 形成比较容易挥发的 NHCl2、NH2Cl, 由反应高位槽自流进入铵吹除塔, 与底部鼓风机送来的压缩风逆流接触, 控制一定的风压, 脱除卤水中的铵。卤水掺用量大幅度提高, 脱除率由 80%~85%提高到 95%以上。次氯酸钠使用量减少一半, 使后续系统的精制剂消耗明显降低,本发明可连续对卤水进行除铵处理, 时间短, 除铵效率大大提高, 既节省了生产过程中的原盐用量,又消除了三氯化氮爆炸对氯碱安全生产的威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