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径替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0531.8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0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程继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径 替换 方法 装置 | ||
一种路径替换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可以提高无缝迁移的可靠性。该方法由主机执行,主机与源存储设备及目标存储设备连接。该方法中:获取目标LUN对应的源LUN的磁盘标识,并根据源LUN的磁盘标识确定源LUN对应的业务磁盘,其中,源LUN为在源存储设备中构建的LUN,目标LUN为在目标存储设备中构建的与源LUN对应的LUN,源LUN的磁盘标识与该业务磁盘的磁盘标识相同,该业务磁盘提供给应用下发I/O请求,且指向源路径磁盘,应用下发的I/O请求通过经过业务磁盘指向的源路径磁盘对应的源LUN的访问路径下发至源LUN;将该业务磁盘的指向由源路径磁盘修改为目标路径磁盘,以将访问源LUN的I/O请求通过目标路径磁盘对应的目标LUN的访问路径下发至目标LU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路径替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的异构存储中,在主机使用的源存储的服务时间到期、存储空间不足、或者故障率较高等情况下,需要将源存储中的数据迁移到目标存储中。该场景下,无缝迁移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无缝迁移是指将正在运行的业务的数据从源存储迁移到目标存储,并且上层运行的业务对整个过程无感知。
在异构存储无缝迁移方案中,一个关键步骤是目标存储在线接入到主机的业务磁盘,即在主机运行的业务不中断的情况下将目标存储接入到主机的业务磁盘,该主机的业务磁盘为源存储的逻辑单元号(logical unit number,LUN)对应的虚拟磁盘,其全球范围标识(worldwide number,WWN)、厂商等信息与源存储的LUN相同。对于该步骤,目前的主流方案是目标存储上报LUN时,将源存储LUN的WWN、厂商等信息上报给主机,因此主机上的多路径软件会检测到新接入的目标存储的LUN的WWN、厂商等信息与该主机的业务磁盘相同,从而将目标存储作为该主机的业务磁盘的新路径,即认为目标存储在线接入到主机的业务磁盘。
然而,若主机上运行的是源存储厂商的自研多路径软件,则该自研多路径软件可能使用该厂商定义的私有信息(例如,LUN私有的通用唯一标识(universally uniqueidentifier,UUID))来判断新接入的目标存储是否为业务磁盘的新路径。此时,由于目标存储无法获取源存储LUN的私有信息,从而也就无法将该私有信息上报给主机。因此,在该情况下,目标存储就存在不能被该自研多路径软件识别为业务磁盘的新路径的风险,即该自研多路径软件可能不会接管目标存储,导致目标存储在线接入业务磁盘失败。
退一步讲,即使目标存储只利用标准SCSI协议的基本信息进行伪装,就能被源存储厂商的自研多路径软件识别为业务磁盘的新路径成功在线接入到业务磁盘,但在后续长期运行中,该自研多路径软件可能会下发用于查询其定义的私有信息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用于和存储进行协商管理(例如协商识别优选路径、协商识别故障切换路径等),此时,由于目标存储无法伪装这些私有信息,因此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带来无法预知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径替换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无缝迁移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路径替换方法,该路径替换方法由主机执行,主机与源存储设备及目标存储设备连接。该方法中,获取目标LUN对应的源LUN的磁盘标识,该源LUN为在源存储设备中构建的LUN,目标LUN为在目标存储设备中构建的与源LUN对应的LUN;根据源LUN对应的磁盘标识确定源LUN对应的业务磁盘,源LUN的磁盘标识与该业务磁盘的磁盘标识相同,该业务磁盘提供给应用下发I/O请求,且指向源路径磁盘,该源路径磁盘对应该源LUN的访问路径,该应用下发的I/O请求经过该业务磁盘指向的该源路径磁盘对应的访问路径下发至该源LUN;将业务磁盘的指向由源路径磁盘修改为目标路径磁盘,目标路径磁盘对应目标LUN的访问路径,以将访问源LUN的I/O请求通过目标路径磁盘对应的目标LUN的访问路径下发至目标LU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识别KRAS突变的T细胞受体及其编码序列
- 下一篇:娱乐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