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纺纱面料及其纺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2044.5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新华;徐汕文;蔡先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力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D03D1/00;D01F8/02;D01F8/16;D01F1/10 |
代理公司: | 43229 长沙德恒三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吕春霞 |
地址: | 414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抗紫外线功能 银纳米复合物 功能性纤维 抗菌改性剂 莫代尔纤维 氧化石墨烯 醋酸丁酯 聚乙二醇 天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炭纤维 壳聚糖 纳米铜 重量份 染色 牢度 配比 纺纱 制备 面料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菌纺纱面料,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莫代尔纤维100‑120份、天然纤维50‑100份、竹炭纤维20‑30份、抗菌改性剂1‑3份、粘胶纤维10‑20份、聚乙二醇4000 5‑10份和醋酸丁酯1‑3份。将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物、壳聚糖及纳米铜三者在合适的配比下会产生最佳的协同作用,而协同作用不仅体现在抗菌和抗紫外线功能方面,并且功能性纤维经染色后具有非常好的色牢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纺纱面料及其纺织方法。
背景技术
染整过程是纺织行业耗能高、污水排放较高的工序,一直以来为社会所诟病。传统认识上,对于天然纤维来说,其颜色的获得又必须通过印染加工来获得。
色纺纱将传统的纺织工序进行了颠倒,把着色的环节提到纺纱之前,工艺改变之后,能够做成由棉、麻、毛、丝、化纤等多种原料混纺而成的纱线,其优点:一是完全解决了坯布染色的缸差问题,色纺只要颜色确定,可以做到批量无限;二是色纺解决了各种不同物理特性织物的染色问题,各种纤维混合纺制,可以产生性能互补的作用,色纺给予了面料无限的发展空间。
由于色纺纱直接对部分纤维染色,染色纤维的平均占比在35%左右,因此使用染料和耗费水的比例也较小,对总体环境污染比传统的“先纺后染”产品减少50%以上,符合“低碳制造”的时代要求,是纺织业中的“节水减排”产品。色纺纱得以生产的前提是,获得有色纤维。
色纺纱属于时尚产品,纺织品的颜色也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对于纺织企业而言,其产品的生产要求是“小批量、多品种”。有些纺纱企业的产品批量甚至小至几十公斤甚至几公斤,而多品种方面,颜色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建立的中国国家标准色彩体系—CNCS色彩体系,其CNCS时尚色卡就包含了900种颜色,一般面料或有色纱生产企业的色彩品种都多达上千种。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希望有舒适感的衣着,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所以人们对于各种各样的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安心、舒适、健康、卫生、清洁等“绿色”概念的形成,使纺织品的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会迅速繁殖,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纤维属于多孔材料,叠加编制后又会形成无数空隙的多层体,因此织物较容易吸附菌类。目前,抗菌织物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抗菌纤维制成各种织物,所得织物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性好,但是对抗菌剂要求高;另一种是对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加工来获得抗菌功能,抗菌整理就是使织物具有抑制菌类生长的功能,维持卫生的衣着环境,保证人体健康,这种加工方法简单,但耐洗性和抗菌持久性较差,存在安全穿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纺纱面料及其纺织方法,通过将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物、壳聚糖及纳米铜三者在合适的配比下会产生最佳的协同作用,而协同作用不仅体现在抗菌和抗紫外线功能方面,并且功能性纤维经染色后具有非常好的色牢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纺纱面料,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莫代尔纤维100-120份、天然纤维50-100份、竹炭纤维20-30份、抗菌改性剂1-3份、粘胶纤维10-20份、聚乙二醇4000 5-10份和醋酸丁酯1-3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抗菌改性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备而成: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物10-20份、纳米铜1-3份、壳聚糖3-5份、植物精油1-2份和茶多酚1-3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植物精油包括澳洲茶树精油、柠檬精油、薰衣草精油、肉桂精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天然纤维选自棉纤维、麻纤维、羊毛纤维和蚕丝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力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科力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20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