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及其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2045.X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冶雪艳;杜新强;张晓婉;赵婧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G01N15/02;G01N15/08 |
代理公司: | 11791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庆瑞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砂 填装 质地 砂柱 多孔介质结构 非均质结构 回灌过程 堵塞 砂土 上细下粗 实验对比 物理堵塞 反冲洗 交界处 入口处 回灌 粒径 两层 下层 悬浮 上层 治理 | ||
1.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1)回灌促渗介质设计
①介质粒径分析:利用激光粒度仪和筛分法对其进行粒度分析,选择代表性砂样;
②设计回灌介质;
③湿法装样:将砂样洗净、烘干、灭菌后与纯水分层装入砂柱中,记录装砂过程中所注入的纯水总量,根据装砂时注水体积与砂柱总体积计算得到初始有效孔隙度;
(2)悬浮物在砂柱中堵塞规律分析
上述步骤完成后,拆解砂柱,每拆解1-2cm高取样一次,烘干至恒重,用高纯去离子水冲洗至无悬浮物,再次烘干至恒重,计算出每层悬浮物沉积量和沉积速率,分别绘制悬浮物沉积量和沉积速率的剖面分布曲线,分析悬浮物颗粒在入渗介质中的沉积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表性砂样为石英砂,包括中砂和粗砂,所述中砂粒径的直径大于224μm小于250μm,所述粗砂粒径的直径大于631μm小于7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介质包括上部中砂,下部粗砂形成层状非均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介质包括上部粗砂,下部中砂形成层状非均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装样中,将石英砂洗净、烘干、灭菌后与纯水分层装入砂柱中包括:每次向砂柱中,注入已知体积的纯水,倒入一定量的石英砂,用药匙搅拌后令其自然沉淀,重复此过程直至砂柱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悬浮物在砂柱中堵塞规律分析后,进行疏通:刮挖除去表层沉积的堵塞物或利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反冲洗,可将堵塞物质从表层渗透介质中携带出来,恢复其渗透性。
7.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脑、数据采集器、样品自动采样器、磁力搅拌器、回灌促渗设备,所述回灌促渗设备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相匹配的所述样品自动采样器和磁力搅拌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磁力搅拌器与相匹配的所述阀门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蠕动泵,所述回灌促渗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样品自动采样器与相匹配的所述阀门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与所述电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促渗设备内部分层设置有石英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20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尘监测仪电路
- 下一篇:一种空气粉尘智能检测及降尘作业调度系统